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负载均衡的无线自组网关键技术与算法研究

郑相全  
【摘要】:移动自组网在使用上有很多优点,如可以快速部署,具有自组织功能,非常适合于军用战术环境和民用应急通信。由于自组网的特殊组织形式,固定网络和有中心无线网络的很多协议都无法直接被它采用,因而需要设计专门适用于自组网的协议。其中,MAC协议和路由协议都是自组网设计、研究的主要技术难点,网络的性能如吞吐量、时延及功耗等性能都依赖于所采用的MAC协议和路由协议。本论文针对基于负载均衡的无线自组网关键技术与算法,集中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多信道情况下基于负载均衡的MAC协议、基于负载均衡的单径路由协议、结合网络抗毁性和可扩展性的负载均衡替代路径路由协议和概率路由协议。 在自组网中采用多信道是一种新的研究和应用趋势。由于网络中存在着业务流负载和网络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并可能导致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网络容量的下降。如何在多信道情况下根据各信道当前的负载状况,在各个不同信道间动态进行资源分配和业务流调度控制,避免某些信道因负载过重而发生严重冲突和分组丢失,其他轻负载信道却过于空闲而造成资源浪费,是多信道自组网中进行MAC协议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不同信道间的动态业务流均衡分配问题。本文第二章研究了多信道自组网中的负载均衡MAC协议,针对每个多信道网络节点只有一部半双工收发信机、节点分布密度大的应用环境中的多信道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各信道业务流均衡分配的MAC协议。仿真结果表明,协议在网络总吞吐量、分组成功发送的平均时延等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 在自组网路由协议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网络中各节点的负载和拥塞情况,在路由选择过程中对网络进行负载均衡,使网络的分组成功递交率、分组传输的平均端到端时延和附加开销等综合性能达到优化。第三章研究了自组网中占重要地位的单径负载均衡路由协议,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层负载感知和双向路径重选的自组网负载均衡路由协议(CLBLR)。仿真表明,CLBLR在分组成功递交率、平均端到端时延和路由附加开销等方面具有良好性能,其优良的分布式控制特征能适应自组网的动态环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海涛;;短波自组网及其军事应用[J];现代军事;2007年01期
2 李唐,刘水生;未来无线个人域网中的超宽带技术[J];现代电信科技;2003年05期
3 王英龙,王美琴,王少辉,潘景山;无线移动自组网安全路由协议的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09期
4 文红玲,孙韶辉,谢永斌;基于3G技术的自组织网络研究新进展[J];现代电信科技;2004年05期
5 沈晖,石冰心,邹玲,石坚,周建新;一个自组网中基于局部状态位置已知的分布式QoS路由算法[J];通信学报;2004年10期
6 郑相全,郭伟;软件无线电台自组网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04年02期
7 孙荣胜,杨波;一种分层的移动IP和自组网集成结构[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年07期
8 许力,黄榕宁,郑宝玉;自组网环境下具有能量和移动感知的自适应路由协议[J];计算机应用;2004年10期
9 孙丹丹;苗建松;丁炜;;移动Ad hoc网络中路由协议的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06年05期
10 龚本灿;李腊元;蒋廷耀;;自组网QoS路由协议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7期
11 郭晓莲;王加阳;;移动自组网AODV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8年05期
12 周佩聆,杨庚;基于Ad hoc模式的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的分析研究[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3 曹常义,单方骥;蓝牙分布式网络的构建及路由协议[J];电信快报;2002年05期
14 郑锋;李腊元;高晔方;连进;;自组网QoS路由协议综述[J];计算机应用;2006年02期
15 张基温;赵彦;邓洪涛;;Ad Hoc网络中的一种新型分簇算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6期
16 彭静;刘光祜;谢世欢;;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现状与趋势[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2期
17 赵金华;杨孝宗;高振国;张乃通;;移动自组网的安全路由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3期
18 孙云;赵杭生;;互同步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04期
19 聂炜玮;吕光宏;蒋成林;朱洁净;;移动自组网AODV协议的优化进展研究[J];网络与信息;2009年07期
20 吕慧;基于自组网的节能协作算法[J];通信电源技术;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毓高;李丽君;刘鸿飞;王涛;袁仲君;;车用自组网广播吞吐量建模与优化[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陆钟秀;胡爱群;;基于功率控制的自组网MAC协议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3 吴丽杰;钱雪忠;窦维江;;基于AODV的能量有效路由协议[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4 杨双懋;郭伟;苏俭;;多跳无线网络MAC协议研究[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任雄伟;王宏远;;自组网中周期路由更新机制的性能分析[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田为兴;许波;沈连丰;;基于C3G-A融合网络的无线接入控制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7 孙伟;王建平;刘伟;张崇巍;;基于城市配电网结构的分层无线传感自组网链路质量路由算法研究[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锦;;基于车路和车车信息交互技术的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晶;冯顺山;王晴;;Ad Hoc网络技术在子弹间联合攻击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爆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娜;王俊社;王兰芹;;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及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旭;车载自组网的通信策略与协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谷文哲;航空自组网QoS路由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彭鑫;车载自组网节点定位及频谱分配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聂敏;战术自组网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吴静;自组网稳定多层分级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周伯生;移动自组网络中可扩展性路由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7 郭雅;车载网络中基于拓扑、地理以及网络编码感知的自组网路由协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晓鸿;无线自组织网络拓扑控制算法和协议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郑相全;基于负载均衡的无线自组网关键技术与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罗玉宏;自组网中基于能量优化的路由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车载自组网中信息推荐技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春洋;基于网络与交通双向耦合模拟的车载自组网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卢旭芳;基于策略的自组网QoS管理研究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周欢;视频在车辆自组网中的实时传输性能研究[D];三峡大学;2010年
5 高宁宁;车载自组网地理多播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梁文伟;基于自组网的战术通信网的互联技术[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孙亚明;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鲁忠辉;基于VanetMobiSim/NS-2的车载自组网的研究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卢真;车载自组网中负载均衡路由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白裕栋;车载自组网数据分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英春 史美林;新兴的“自组网”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2 王晓福;信丰电信有效遏制私自组网[N];人民邮电;2004年
3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沈为民 时锐;可穿戴计算机组网漫谈[N];计算机世界;2002年
4 ;畅想物联网(上)[N];计算机世界;2010年
5 葛辉文;常德有望建成全国第一座“无线城市”[N];常德日报;2007年
6 ;华为综合接入全面满足客户需求[N];人民邮电;2004年
7 蔡强;WMN,“颠覆”传统无线局域网[N];通信产业报;2004年
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但汉平;中兴通讯:Iub盘活3G传输网[N];通信产业报;2006年
9 肖文;构建大规模无线局域网[N];人民邮电;2003年
10 刘晶;TD-SCDMA手机发展有后劲[N];中国电子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