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N用小型封装光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接入网已成为现代通信网发展的瓶颈,其宽带化趋势不可避免。接入方式按传输媒质可分为xDSL, HFC Cable Modem、无线和光纤接入等。光纤接入是最符合未来网络发展的接入手段,其中无源光网络又被视为其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而实现光电、电光转换的光收发合一模块是实现PON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PON网络的精髓就物理层来说体现在与传统光模块的差异。
由于PON系统中下行传输是采用广播方式进行,对局端设备的发射端和用户端设备的接收端来说,工作方式与传统的光模块一样。而PON系统中上行传输是通过时分复用方式进行的,对终端用户来说,发射端必须工作于突发发射方式;而对局端设备来说,必须工作于突发接收方式。
为使光模块更方便地与其他设备接口,EPON用局端和用户端光模块都按照小型封装设计,并在符合行业接口标准的前提下,增加了必要的监控功能。本文成功研制了SFF 2×5/2×6封装的EPON用户侧光模块和SFF 2×6封装的EPON局侧光模块,并通过在线测试,完全能满足EPON系统应用。
绪论部分首先对EPON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得出接入网中应用EPON技术的诸多优点,然后介绍了EPON在全球的发展动态以及光收发合一模块,最后介绍了课题来源。
第二章从EPON的层次模型出发分析了其物理层结构、以及该结构对光模块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物理层突发发射和突发接收关键技术、以及它们对器件的特殊要求。
第三章为光模块的具体设计部分,首先对光收发合一模块对外接口标准和EPON标准对光模块的要求作了详细说明,然后分别就用户侧和局侧光模块从总体设计到各模块的分别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设计中的抗干扰处理作了分析和说明。
第四章是光模块的调试和测试,首先介绍了一般光参数的调试和测试,并对测试系统和测试结果作了分析,然后介绍了突发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分析。
|
|
|
|
1 |
殷展庆;;基于EPON的接入网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2007年35期 |
2 |
穆林选;;基于EPON的接入网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2008年21期 |
3 |
穆林选;;基于EPON的接入网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J];软件导刊;2008年01期 |
4 |
刘冬,张崙,陈雪;EPON与GPON的综合比较[J];电信科学;2005年06期 |
5 |
张凌;左建;任艳;;EPON系统在单、多模光纤混合条件下的应用[J];广东通信技术;2006年09期 |
6 |
田丽军;付兰英;;基于EPON的接入网技术及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1年04期 |
7 |
马润泽;杨剑;;基于EPON技术下的宽带接入网应用初探[J];中国信息界;2011年07期 |
8 |
张丽华;光通信网络时代的到来——光收发模块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05期 |
9 |
李小国;刘海;刘德明;;IGMP Snooping在EPON宽带接入网中的实现[J];光通信技术;2006年06期 |
10 |
左建;任艳;;EPON网络承载“我的e家”方案研究[J];电信科学;2008年09期 |
11 |
黄欣荣;;基于EPON技术的三网合一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0年21期 |
12 |
何兴,王志明;Ethernet-PON上行带宽分配算法的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5年01期 |
13 |
谢满红,胡保民;EPON的上行接入方式及关键技术[J];通信世界;2002年12期 |
14 |
韦毅梅,卢麟,王荣;EPON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J];光通信研究;2003年03期 |
15 |
徐辉,李凤堂,刘媛媛;EPON中的接入控制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24期 |
16 |
焦名圣;EPON的一种流量控制方法[J];光通信技术;2004年09期 |
17 |
高红,石旭刚,林盈盈,陈强;EPON中安全机制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4年09期 |
18 |
韦乐平;FTTH的技术特征与方案选择[J];电信科学;2005年08期 |
19 |
孙文燕;;无源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08年21期 |
20 |
冯宇;对EPON的一些技术和应用的讨论[J];电信科学;2002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