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80次倍频链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蔡朝国  
【摘要】: 微波倍频器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体积小、结构简单、功耗小,可广泛用于主振荡频率高的通信机和高频设备、宽频带的干扰和反干扰收发设备、调相或调频发射机等,同时也是频率综合技术中也得到广泛运用。 本课题为80次倍频链的研究与设计。在文中,对基本倍频器电路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二极管倍频、双极晶体管倍频和场效应管倍频;对各种典型倍频器电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对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的倍频技术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80次倍频链电路的整体设计过程,包括方案的选择,重要指标的计算,各级倍频器的设计仿真,各级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级联电路的设计及整体系统的详细框图。。 绪论部分介绍了倍频器的定义及主要分类,对倍频器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然后介绍了课题来源及技术要求。本课题主要来源于工程需要,为某频率综合器组件提供高相位噪声的本振信号,而其它电路形式(如锁相环)并不一定能够满足高的相位噪声要求。 第二章研究了二极管倍频器、三极管倍频器和场效应管倍频器的理论,对这些非线性器件的倍频原理进行了一些推导和计算,并介绍了各种典型的倍频器电路。本课题中将用到二极管倍频器、双极晶体管倍频器和场效应管倍频器,在本章主要针对这些倍频器做一些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第三章为80次倍频链的具体设计部分。在倍频链中每级倍频器倍频次数的选择是很关键的,它直接决定了设计的可行性和设计难度。重要指标在本章作了详细的计算;各级倍频器的电路形式、仿真结果做了详细的介绍;相关的滤波器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倍频器级间电路进行了讨论。 第四章是80次倍频链电路的调试和测试。详细介绍了倍频器、滤波器及整体调试的方法,对调试中碰到的很多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80次倍频链电路的测试结果,包括相位噪声测试曲线图、杂散信号频谱图及模块外形图,针对测试曲线,作了一些分析。 根据仿真曲线图和测试结果,验证了本课题80次倍频链电路的成功设计,同时也证明了倍频器的各项优点及广泛运用,为倍频器在以后工程中的运用有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亚鸣;;C波段双栅砷化镓场效应管三倍频器的研制[J];电讯技术;1988年02期
2 李永和;;《固态倍频》[J];电信科学;1987年01期
3 黄精诚;;变容二极管倍频器[J];电子技术;1990年09期
4 杨守军,王志功,朱恩,冯军,熊明珍,夏春晓;23GHz0.2μm PHEMT倍频器[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5年02期
5 ;R&S推出业界首款内置衰减器的新型倍频器SMZ[J];电信网技术;2010年11期
6 张路;高玉良;翁呈祥;;基于ADS仿真的X波段二倍频器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05期
7 刘庆伍;;低噪声锁相振荡倍频器[J];电讯技术;1976年03期
8 郑连溪;;从10到30GHZ的混合集成电路倍频器[J];无线电工程;1980年04期
9 袁其禄;MESFET倍频器的最佳设计[J];电讯技术;1994年04期
10 李成盛,胡林俊;一种效率高、易调试的倍频器[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6年Z1期
11 ;R&S推出内置衰减器的新型倍频器SMZ[J];电子测试;2010年11期
12 周银海;;利用一只功率晶体管同时进行功率放大和倍频的技术[J];移动通信;1985年02期
13 刘坚,张广宇,陈大龙;超宽带微波倍频器[J];无线电工程;2003年03期
14 杨晓辉,曹卫平,李海玲,姜兴;S波段三次倍频器的CAD设计[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5 张永鸿;唐小宏;樊勇;吴正德;;微波PIN二极管倍频器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7年04期
16 汪诚武;C波段小功率同轴高次倍频器的研制[J];电讯技术;1980年02期
17 H.D.Griffiths;李荣成;;倍频级相位误差的测量方法[J];国外计量;1990年01期
18 巩志仁;微波窄带高次倍频器[J];舰船电子对抗;1994年03期
19 刘庆伍;;射频放大器和倍频器中的相位闪烁噪声:表征,起因和解决办法[J];电讯技术;1976年03期
20 郑苏民;数字式倍频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忠诚;;双栅场效应管预失真器研究[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2 罗晓群;龚铭;张其林;;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非线性梁杆有限元程序[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3 张艺;沈为民;;双轴晶体二次谐波产生中的光束离散[A];浙江省光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新型光电技术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黄先勇;吴光年;;非线性脉冲时滞差分方程的振动性[A];2006“数学技术应用科学”[C];2006年
5 刘彦琦;张伟;;黏弹性传动带的空间混沌动力学特性[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庄海洋;左熹;陈国兴;;软弱地基上地铁区间隧道周围场地位移和加速度反应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姚小虎;韩强;张晓晴;;碳纳米管非线性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凯欣;王景焘;王刚;;时-空守恒元/解元动力学分析软件及其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赵娜;郑连存;;具有抽吸、喷注多孔壁管道流动的多重级数解[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边银菊;陈佩燕;;非线性前兆参数及其自动识别方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冰;欠驱动船舶非线性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赵光明;无网格方法及其在冲击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朱浩;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彤;拉压不同模量弹性问题的数值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5 杨瑞华;转杯纺复合纱长丝短纤复合机理及结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6 高夫征;抛物型方程组的数值方法和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7 丁俊堂;若干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爆破理论与最大值原理[D];山西大学;2006年
8 姚缨英;大型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现象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0年
9 周水兴;钢管初应力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吴建德;基于频域辨识的微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建模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朝国;80次倍频链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白继平;2D气动数字伺服阀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3 赵斌;汽轮发电机组油膜涡动非线性振动故障诊断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4 宗伟;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黄锰钢;一个新型的抛物线索单元及其验证[D];福州大学;2006年
6 韩钢强;高速挖掘装载机油气悬挂系统性能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长国;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稳态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韩天;解耦结构微机械陀螺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康乐;一个多元的后现代主义世界[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0 刘艳林;一类非线性离散不等式及其应用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芳 通讯员 王芯;华中科大专家研究“蝴蝶效应”[N];湖北日报;2000年
2 天津有线电视台 李纯;制作非线性新闻[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薜立群;非线性分销浮出水面[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4 徐卫国;非线性建筑探讨[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冯淑娟;非线性激光焊接技术[N];中国汽车报;2002年
6 记者 史玉根;幸福感,怎样才能多一点?[N];中国妇女报;2007年
7 东木;非线性先进控制技术为聚合物生产保驾护航[N];中国石油报;2004年
8 太原教育电视台 牛建萍;浅谈非线性新闻节目制作网络的安全问题[N];山西科技报;2003年
9 关健;非线性运营模式激活IT供应链?[N];电脑商报;2003年
10 陈春生 王久战;以复杂系统控制理论 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N];中国改革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