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薄膜材料及在介质移相器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可调微波器件用铁电薄膜材料,必须具有高的介电系数电压变化率(即调谐率)、低的介质损耗、高的温度稳定性、长的使用寿命以及良好的抗疲劳特性等性能,目前主要有BaxSr1-xTiO3 (BST)、BaZrxTi1-xO3 (BZT)、PbxSr1-xTiO3 (PST)等。本论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BST铁电薄膜,通过对临界晶粒尺寸、界面效应、择优取向、可靠性等的研究优化BST薄膜性能,同时对BZT、PST材料进行了初步探讨,探索了廉价陶瓷基片替代单晶基片的可能性,并采用微细加工工艺制作了BST薄膜介质移相器,取得以下主要结果:
(1)通过调节退火温度和时间,实现了对Ba0.6Sr0.4TiO3薄膜晶粒尺寸的控制。研究发现:Ba0.6Sr0.4TiO3薄膜的晶化临界尺寸约为10 nm,铁电临界尺寸约为20 nm。
(2)在BST/Pt界面有7~8 nm的过渡层,厚的界面过渡层主要是因为高能Ti原子扩散导致的。通过减小初始射频溅射功率,过渡层厚度可减小至2~3 nm,εr-V曲线的对称性从52.37%提高到95.98%,而且调谐率、正负剩余极化强度之差(△Pr)以及正负矫顽场强之差(△EC)显著改善。
(3) BST薄膜的结构强烈地依赖基片取向,生长在LaAlO3 (100)基片上的BST薄膜(简称BST-100)为(h00)方向择优,而生长在LaAlO3 (110)基片上的BST薄膜(简称BST-110)为(110)方向择优。BST-110薄膜比BST-100薄膜具有更高的调谐率、更大的优值以及更低的漏电流。
(4)研究了Pt/Ti/LAO (100)衬底上BST薄膜的可靠性,发现在-30°C~130°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BST薄膜的介电系数、介质损耗、调谐率(在300 kV/cm时)缓慢增加;频率在20 Hz ~1 MHz范围内,BST薄膜的介电系数、介质损耗、调谐率变化很小;在反转1亿次后,BST薄膜的调谐率稍有减小、介质损耗略有增大。
(5)当x = 0.20时,BaZrxTi1-xO3陶瓷的晶体结构接近顺电相;而x 0.20时,属于四方铁电相。而且随着Zr含量的增加,BZT陶瓷的扩散相变行为增强。BaZrxTi1-xO3陶瓷中Zr/Ti增加导致矫顽场强和剩余极化强度均减小。
(6)生长在LaAlO3 (100)基片上的BaZr0.1Ti0.9O3薄膜为明显的(h00)择优,是立方-立方的生长,而BaZr0.2Ti0.8O3薄膜没有明显的择优。BaZr0.1Ti0.9O3薄膜比BaZr0.2Ti0.8O3薄膜有更大的晶粒、更高的介电系数、更高的调谐率以及更大的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场强,同时BaZr0.1Ti0.9O3薄膜有更大的介质损耗和漏电流密度。表明Zr4+离子可降低介电系数、抑制非线性特性。
(7)室温下,x≥0.45的PbxSr1-xTiO3 (x = 0.2~0.8)陶瓷为四方相。PbxSr1-xTiO3陶瓷在x = 0.40和0.45时的电滞回线显示反铁电行为。对于Pb0.45Sr0.55TiO3陶瓷,反铁电行为随着烧结温度、最大外加电场的增加而增加。而且过量Pb增加也导致反常的电滞回线。反铁电行为是由于具有强应力的混合结构、电畴钉扎、氧空位所致。
(8)在被覆玻璃釉的改性基片上制备了BST铁电薄膜电容器,其微结构、介电性能、漏电流特性与在单晶LaAlO3基片上制备的BST薄膜相当。即改性基片可替代价格昂贵的单晶基片和机械抛光基片。
(9)采用优化的BST铁电薄膜和图形化工艺,成功制备了薄膜型介质移相器,实现了360°相移。在16.5 GHz、40 V直流偏压下,最大连续线性移相度达到405°;0 V、40 V的插入损耗分别为-16 dB、-12 dB。
|
|
|
|
1 |
周青春,徐荣青,王茂祥;PLZT铁电薄膜反转特性分析[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2 |
顾豪爽,邝安祥,包定华,卢朝靖,王世敏;溶胶-凝胶工艺合成高取向PbTiO_3铁电薄膜的实验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3年01期 |
3 |
张林涛,任天令,张武全,刘理天,李志坚;Sol-Gel法硅基PZT铁电薄膜研究[J];功能材料;2001年03期 |
4 |
肖定全,朱建国;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技术及铁电薄膜制备与应用[J];材料导报;2001年02期 |
5 |
周青春,徐荣青;无规成核型铁电薄膜开关电流的计算[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6 |
李言荣,张鹰,朱俊,李燕,蒋书文,张万里,杨传仁;BST类氧化物铁电薄膜的生长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7 |
;最新书讯[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7期 |
8 |
何恩培,刘梅冬,卢春如;溶胶一凝胶工艺对PZT铁电薄膜结构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1994年05期 |
9 |
于军,周文利,曹广军,谢基凡;PZT/Si异质结的电特性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10 |
肖定全;当前铁电学和铁电材料研究的几个问题[J];压电与声光;1996年01期 |
11 |
金葆卉;铁电薄膜及其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1996年02期 |
12 |
余大年,刘梅冬,曾亦可,王培英,饶韫华,李楚容;Sol-Gel方法制备掺Y PZT铁电薄膜材料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7年01期 |
13 |
曾亦可,刘梅冬,饶韫华;底电极对PYZT铁电薄膜电容器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1999年02期 |
14 |
吴显明,王弘,王卓,尚淑霞,王民;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的Bi_4Ti_3O_(12)铁电薄膜的电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0年S1期 |
15 |
王静,兰艳梅,王伟,杨彩琴,刘明登;溶胶-凝胶法制备Ba_xSr_(1-x)TiO_3铁电薄膜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6期 |
16 |
王文,周玉,贾德昌,叶枫;溶胶—凝胶法制备 SrBi_2Ta_2O_9(SBT)铁电薄膜的研究[J];陶瓷学报;2001年04期 |
17 |
卢德新,李佐宜,刘建设,黄龙波,梁俊文;铁电薄膜底电极对薄膜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J];物理学报;1994年12期 |
18 |
黄龙波,李佐宜,卢德新,刘兴阶;陶瓷靶材对铁电薄膜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1995年01期 |
19 |
杨平雄,郑立荣,陈长清,金世荣,林成鲁;无疲劳SrBi_2Ta_2O_9铁电薄膜的光学性质研究[J];科学通报;1997年11期 |
20 |
孙顺明;铁电薄膜的材料系统与功能性质[J];硅酸盐通报;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