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电子对抗实时视景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深入。三维视景仿真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广泛的应用需求。电子对抗系统建模仿真大都涉及多种武器平台的联合作战与电子信息对抗,战场环境复杂,数学模型规模庞大,输入输出数据繁多。而基于传统型构造仿真方法分析手段很抽象,对于繁杂的数学公式和海量的数据,除了建模仿真人员了解其真实情况外,其他人很难知其所以然。在此需求下,根据电子对抗模拟训练与电子对抗战况评估的需求,对电子对抗实时视景仿真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详细研究了SAR电子对抗仿真实际需求,对国际上使用的主流实时视景仿真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多种实时视景仿真系统的优点以及电子对抗仿真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套SAR电子对抗实时视景仿真系统。该系统解决了SAR电子对抗实时视景仿真系统涉及的软件设计、数据接口、大场景模型与场景驱动、SAR电子对抗特效表现等关键技术问题,利用分布式HLA仿真技术设计并实现SAR电子对抗实时视景仿真软件。通过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SAR电子对抗效能准确评估提供了仿真平台。
论文创新性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SAR电子对抗实时视景仿真这个实践课题,设计并实现了SAR电子对抗实时视景仿真系统,为SAR电子对抗装备准确评估提供了仿真和实时表现平台;
(2)针对大场景实时调度难题,设计并实现大场景分步调入算法,解决普通计算机运行大数据量场景实时性瓶颈难题;
(3)针对实时视景仿真需求,研究实现了视景仿真特效和实时驱动技术,最终的实践应用表明,系统实时性与表现效果良好,为实时视景仿真实践与理论创新提供了经验借鉴;
(4)结合实践,研究并应用了基于HLA的诸多关键技术,为电子对抗仿真软件的开发积累了经验。
|
|
|
|
1 |
韩春明,郭华东,王长林;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的本质[J];遥感学报;2002年06期 |
2 |
齐殿元,王洪博,王南,孙咏梅,訾小刚,孙向前;移动电话辐射吸收机理和实验研究方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2年04期 |
3 |
金亚秋,陈扉;SAR图像中极化散射指数和信息熵及其地表识别应用[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
4 |
唐智,周荫清,李景文;干涉SAR图像的降噪方法分析[J];宇航学报;2004年04期 |
5 |
杨莉,袁信;小波分析在SAR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6 |
郦苏丹,王正志,张翠;SAR图像中道路的检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7 |
钟睿,毛士艺;一种改进的PGA最大似然相位估计法[J];航空学报;2003年06期 |
8 |
范开国;黄韦艮;贺明霞;傅斌;;SAR浅海水下地形遥感研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年04期 |
9 |
董永强,陶然,周思永,王越;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SAR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J];兵工学报;1999年02期 |
10 |
宋平舰,张杰;二维经验模分解在海洋遥感图像信息分离中的应用[J];高技术通讯;2001年09期 |
11 |
杨存建,许珺,张增祥;SAR和TM图像主成分变换融合中不同主分量替换的比较[J];国土资源遥感;2001年03期 |
12 |
王盛利,于立,倪晋鳞,张光义;合成孔径雷达的有源欺骗干扰方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3年12期 |
13 |
张向峰;马德宝;牛朝阳;;SAR目标极化识别方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25期 |
14 |
范开国;傅斌;黄韦艮;贺明霞;;浅海水下地形的SAR遥感仿真研究[J];海洋学研究;2009年02期 |
15 |
潘传红;张松林;杨航;;移动电话电磁辐射测试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
16 |
余永健,肖琨,黄顺吉;一种多视极化SAR广义K-分布的研究[J];信号处理;2000年03期 |
17 |
周金萍,唐伶俐,李传荣;星载SAR图像的两种实用化R-D定位模型及其精度比较[J];遥感学报;2001年03期 |
18 |
邹维宝,任思聪,李志林,丁晓利,陈永奇;SAR在飞行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3年01期 |
19 |
王小玉;王秋生;;SAR相位图像压缩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20 |
王健新;张志博;汪皓;;关于手机辐射理论的整理与分析[J];科技传播;2011年1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