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油田保障稳产高产开发措施研究
【摘要】:锦州油田构造位于辽西凹陷陡坡带辽西1号断裂下降盘,整体构造形态为被断层复杂化的北东走向的断裂背斜。锦州油田沙河街组油气层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多期砂体叠置,为多套流体系统构造岩性油藏。储层中孔中渗,砂体连通性复杂,主力油层沙三段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渗透率差异较大,变化很大,个别部位已接近低渗。地面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含硫量、高含蜡、高凝固点的特点。
锦州油田依托锦州南油气田和锦州凝析气田开发,充分考虑油气同采的特殊性,油气集中处理,生产水在中心平台处理合格后回注地层,产出原油通过原油海管输往锦州南油气田,产出天然气通过气海管输往锦州凝析气田。
随着锦州油田的深入开发,油田生产逐渐显现出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成为制约油田稳产高产的关键。如油井含蜡量高,经常出现井筒结蜡、地面管线结蜡现象;部分注水井储层厚度薄,地层极易受污染和堵塞,无法有效注水;多井含水快速上升,急需注水井分层配注;生产流程受寒冷天气影响,仪表管件容易冻堵:个别污水处理系统设备有设计缺陷,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如何保证油田的稳产高产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从地下油气储层到地面生产流程深入研究,摸索规律。本课题在介绍锦州油田油藏地质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制约油田稳产高产的关键因素展开分析,重点从储层连通性研究、高含蜡油井管理、电泵井管理、注水井管理、原油及天然气海管管理等5个方面深入开展研究,系统性的总结了保障锦州油田稳定生产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为油田稳产高产积累了大量的现场经验。
|
|
|
|
1 |
魏启忠;出砂油田高含水开发集油管线适应性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8期 |
2 |
孟建新;延长油田高含水环境下经济采油时间[J];国外油田工程;1996年03期 |
3 |
李迎九;宋新民;尹旭;李玉彤;;关于油田精细化注水的思考[J];石油科技论坛;2007年04期 |
4 |
宋春华;;油田高含水开采期污水处理新工艺述评及方案设计[J];今日科苑;2008年12期 |
5 |
刘治中;封隔器分层堵水技术的新进展[J];石油钻采工艺;1988年01期 |
6 |
时保宏;赵靖舟;孟祥振;罗然昊;;陕北斜坡东部李家岔探区高含水油藏成因分析[J];中国地质;2007年03期 |
7 |
赵子刚,李文甫,李昌连;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原油流变性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5年06期 |
8 |
仲永寿;殷德政;;对油田高含水期油井计量改造的几点认识[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2年02期 |
9 |
石莉莉;双河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单砂层细分方法及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年05期 |
10 |
刘恒
,万新德;大庆油田“七五”期间开发试验取得重大成果[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1年03期 |
11 |
刘群星,向树安;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3期 |
12 |
;《石油学报》2010年第1期部分文章预告(Ⅱ)[J];石油学报;2009年06期 |
13 |
王勇;水力旋流器在油田高含水生产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4年06期 |
14 |
李群德;张宇晓;周贤斌;钟祖兰;;油田高含水期非均质储层产能预测技术[J];国外测井技术;2001年04期 |
15 |
侯平舒,耿师江;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在油田高含水开发期应用对策[J];海洋石油;2004年01期 |
16 |
汤春云,杨斌,王敏,谭春兰;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度研究方法及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7 |
彭彦素,赵淑霞,王少冰;纯化油田高含水潜力研究及开发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8 |
康柒虎,裴晓含,刘晨;地层测试器在油田高含水开发期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1996年03期 |
19 |
张齐鸣;;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小型油气藏;2005年01期 |
20 |
谷建伟;翟世奎;李怀明;薛发玉;;油田高含水期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宏观岩心水驱油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