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梁油田低幅度薄层底水油藏井网调整方式研究
【摘要】:陆梁油田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中高渗低幅度薄层底水油藏是2000年国内首次发现的、比较特殊的底水油藏,油藏构造幅度低3-12m,油层厚度薄(3m-5m),底水活跃,开采效果明显比边水油藏差。近几年常规测井资料显示,开发井间仍存在大量未受注入水波及的剩余油,亟需研究认识薄层底水油藏的水驱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寻求相适应的井网调整方式。
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有区别于厚度较大的普通底水油藏、夹层发育的底水油藏,井网调整方式没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借鉴。本文采用了精细化数值模拟技术,充分利用密集的穿层井和2008年-2012年位于注采井间的穿层井常规测井水淹层解释资料,建立了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较好的处理了泥、钙质薄夹层规模及延伸方向和油水过渡带问题,获得了满意的生产动态历史拟合,同时模拟结果与实际水淹位置、厚度较吻合,准确可靠地确定了薄层底水油藏水驱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确保了井网调整方式研究的可靠性。首次提出了薄层底水油藏合理优化的井网调整方式,为后续水驱体系改善、提高水驱效果及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较直观、可靠的水驱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得到了现场工作人员一致认可,为薄层底水油藏后期井网调整方式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优化调整方式的提出对薄层底水油藏后期调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类似油藏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
|
|
|
1 |
闫存章;尚尔杰;郑兴范;田昌炳;闻玉贵;杨生榛;王延杰;周明;;有效集成 高效开发——关于陆梁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的调查报告(下)[J];中国石油石化;2006年09期 |
2 |
陈浩;张仕强;钟水清;黄桢;叶登胜;;薄层、底水油藏水锥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4期 |
3 |
吴月先;新疆陆梁油田百万吨级原油处理站正式破土动工[J];新疆石油地质;2001年06期 |
4 |
唐伏平;唐海;蒋炳金;石国新;杨生臻;韩力;;陆梁薄层底水油藏产水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6期 |
5 |
廖健德,康素芳,李明河,刘翠敏,宋元林,张明;陆梁油田油藏地球化学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4期 |
6 |
廖健德,向宝力,王莉,王海静,刘翠敏,康素芳;应用中性含氮化合物探讨陆梁油田油气运移[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7 |
李传亮;底水油藏油井最佳打开程度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1994年01期 |
8 |
张兴国,田世澄,陈丛林,何会强,孙义梅;底水油藏开发中夹层的作用研究[J];地球学报;2002年05期 |
9 |
曹建坤,杨生柱,张宏强,何江,谢珍;底水油藏堵水技术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5期 |
10 |
;准噶尔盆地又现百万吨油田[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05期 |
11 |
周玉辉;胡书勇;董海静;胡晓云;;Y1型水驱特征曲线在底水油藏中的应用条件[J];新疆石油地质;2010年02期 |
12 |
徐君;李洪成;;水平井在红南油田底水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吐哈油气;1997年03期 |
13 |
陈明,沈燕来,杨寨;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位置的确定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14 |
许宁;巨厚块状砂砾岩底水油藏合理注采井网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年06期 |
15 |
田风民;;水平井的优化设计及油藏潜力挖掘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6 |
安小平;何永宏;熊维亮;刘慧峰;余光明;;底水油藏开发中后期水平井挖潜技术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1期 |
17 |
时宇;杨正明;张训华;黄延章;;底水油藏水平井势分布及水锥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6期 |
18 |
周浪;李海涛;;底水油藏中水平井分段射孔和打开程度的优化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9 |
符奇;张烈辉;胡书勇;朱婧;;底水油藏水平井水平段合理位置及长度的确定[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1期 |
20 |
涂兴万;;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水锥风险条件综合评判[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