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_2驱水—气—岩反应对疏松砂岩储层物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C02驱油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C02具有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和界面张力减小的性质,能够提高原油的流动能力,而且C02作为可压缩流体,便于运输和保存,可以实现低温液相注入,适宜在海上油田进行推广和应用。国外的北海、图兰等油田的C02驱油试验效果良好,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非混相驱可以提高5%-8%的采出程度;国内的渤海湾等油田普通稠油油藏已证实可进行CO2驱油,这类油层埋藏浅、岩性疏松,CO2在注入油藏后会产生CO2-地层水-地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流体和岩石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储层物性和渗流能力。目前对CO2-地层水-疏松砂岩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CO2注入引起的疏松砂岩岩石物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某疏松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首先开展研究C02-地层水-地层岩石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以此为拟合目标进行模拟检验,在此基础上开展影响因素的机理模拟预测研究。为了减少应力敏感的影响,研究不同渗透率条件下C02对岩石的作用,加工16只钢制短填砂管。将现场取得的疏松砂岩样品,在实验室进行水洗,填入填砂管,制成了不同渗透率的9组平行岩心样品,开展了9组18个高温高压下注入不同C02饱和度作用72小时的实验,进行5种影响因素23组数值模拟实验的预测研究,分析了反应过程中物质组成的变化和影响机理,得到了以下认识:
(1)实验研究表明疏松砂岩样品在地层条件下与水、CO2封闭接触和反应后孔、渗都出现小幅降低,但总体影响不大,生产中可以不考虑。
(2)初始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孔隙度、渗透率降幅越小;注入水中CO2含气饱和度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不大。
(3)模拟研究表明,在模拟时间范围内除温度和CaCl2浓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大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引起储层物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碳酸盐沉淀质量的变化,而疏松砂岩矿物组成中碳酸盐含量较少,因此总体变化不大。
研究成果来源于油田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已通过油田公司验收,并在油田生产中得到应用,支撑了油田注C02工程设计。
|
|
|
|
1 |
李艳军;;非线性映射方法在物性分类中的初步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3年04期 |
2 |
严加永;刘光海;王君恒;潘竹平;;内蒙古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床的物性特征及有效找矿方法探讨[J];矿床地质;2008年04期 |
3 |
李福田;岩矿石物性标本制作与测定的简介[J];浙江地质;1996年02期 |
4 |
余宏明;刘勇;罗昌宏;祝艳波;刘艳敏;;巴东组软岩残积红色黏土物性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1期 |
5 |
蒋宏耀,张立敏;重视和加强岩矿物性的测量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3期 |
6 |
杜金龄;;广东大坡风化壳型高岭土矿石物性特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
7 |
何文祥;江凯禧;马超亚;;耿43井区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其与物性的关系[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2期 |
8 |
尹太举,王寿平,陈昊,李中超;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段物性解释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5年03期 |
9 |
郭友钊,董杰,徐连双,王晓东;河北省三叠系物性调查及区域岩石物性代表性问题的讨论[J];物探与化探;2001年05期 |
10 |
张曙光,石京平,刘庆菊,贺承祖;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岩石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J];新疆地质;2004年04期 |
11 |
王振忠;;镇泾油田长8油层录井显示特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4期 |
12 |
杨小三;谭效林;雷玲玲;;邯郸云驾岭矿扩大区岩性、物性特征及在断点解释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8年04期 |
13 |
蒋德明;靳拥护;付治国;;重庆忠县泔井滑坡物性特征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年03期 |
14 |
张杰;;瓦村油区储层物性和油水渗流机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6期 |
15 |
张瑜麟,张林;河南水洞岭铜锌矿区物性特征和物探找矿方法研究[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8年01期 |
16 |
李宝华;;杰鲁克井田岩煤层的测井曲线物性特征及对比[J];煤炭技术;2009年05期 |
17 |
张茜;魏虎;任大忠;苏国辉;张一果;;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长_2储层物性影响因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33期 |
18 |
刘飞;周文;邓礼正;李秀华;;塔河西南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7年04期 |
19 |
万旸璐;段福海;杨哲;;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6、长8储层物性对比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年02期 |
20 |
李宝华;;松达煤田煤岩层的物性特征及测井曲线对比[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