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石俊  
【摘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制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纲要”)指出,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是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石油和化工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石油企业作为石油与化工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典型代表,也必然要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转型。“十二五纲要”也指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适应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正是促进石油企业为代表的石油和化工行业所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人”这一基本要素入手,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石油企业面对社会经济向“绿色、低碳、和谐”发展转型的趋势,如何通过构建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来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t“非绿色、非低碳、非和谐”的问题,促进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绿色化,最终推动石油企业从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向“低碳、绿色、和谐”的集约型增长转变。 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博弈论方法等,对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从社会经济发展形态视角考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路径,分析当前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经济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理论、绿色经济理论等多学科知识为理论依据,提出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阐述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企业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 其次,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特点及人力资源管理历史与现状进行考察,分析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殊性,并以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石油企业的生产特点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界定了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阐述了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 接着,依据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界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概念,结合问卷调查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筛选出了影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8个主要因素,为构建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然后,以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概念为基础,依据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实施思路,分析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动力传导机制。结合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构建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从石油企业自身实施的意愿、政府对石油企业的支持与监管、社会公众对石油企业的支持与监督三个方面探讨了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施中的相关问题。 再次,依据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施相关问题指出的石油企业、政府及社会公众三方的利益联系,采用博弈论方法构建石油企业、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博弈模型,确定了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施的理想状态。依据理想状态博弈的实现条件探讨了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支持与监督的实现路径与退出条件。 最后,依据实施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相关问题分析及博弈分析确定的理想状态所对应的条件,从政府、石油企业、社会公众三个层面对如何促进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促进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顺利实施的措施。 研究结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和谐”转变的趋势;石油企业作为高投入、高风险、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型企业,引入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并构建起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助于解决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非绿色、非低碳、非和谐”的问题,从而推动石油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社会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建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J];经营与管理;2002年12期
2 行金玲;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五大误区[J];中国劳动;2002年07期
3 徐宝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劳动;2002年11期
4 侯明湖 ,魏海泉 ,张金城 ,刘霞;建立适应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中国劳动;2002年11期
5 蔡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专委会召开年会[J];中国劳动;2002年12期
6 刘爱国;尽快建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新机制[J];中国劳动;2002年12期
7 葛海良,蒋岩松;浅谈入世之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8 张国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新探索[J];煤炭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9 汪秋磊,张青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体系[J];煤炭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10 袁炎林;;促进知识管理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4期
11 杨旭;;解好人力资源管理课题[J];学理论;2003年10期
12 安林;政府组织呼唤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人才;2003年01期
13 杨建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J];中国人才;2003年07期
14 魏新;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的战略思考[J];中国人才;2003年08期
15 王俞;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浅析[J];中国人才;2003年09期
16 熊苹;电子化: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变革[J];中国人才;2003年11期
17 李洪;“职业锚”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3年01期
18 郭文秀,朱若霞;中国古代权术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师;2003年01期
19 龙成凤,黄津孚;我国管理层严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4期
20 仁官;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维空间[J];经营与管理;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剑利;;中国中小企业的虚拟人力资源管理[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成波;;上海海烟物流公司卷烟营销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A];上海市烟草系统2008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9年
3 王兰云;;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整合视角下的理论框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高中华;李超平;吴春波;;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吴锐;王云;;云南民办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陈玉亮;华众平;陈敏;;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要有几大转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刘贺;梁娟;王丹妮;;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沈家学;段利民;;浅谈人力资源管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9 吴科;;规范专营条件下我国盐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凤辉;;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创新初探[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荔江;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与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何江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邱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陈万思;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姚宝刚;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彭华松;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周福战;基于知识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曾建权;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姚世华;在深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富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大勇;和谐政府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李延胜;泰科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王澜;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在A公司售后工程师绩效考核改革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4 赵书峰;我国基层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扬;国有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的构建[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年
6 孙旭雅;中国情景下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7 侯林林;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晕轮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霖;工作分析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张天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杨秀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文忠;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王南桂 李延生;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要以人为本[N];中国企业报;2004年
3 潘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良心理效应[N];中国人事报;2003年
4 舒晋瑜;人力资源管理类图书:人才驰骋的助力车[N];中国人事报;2004年
5 韩立春;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变化及发展[N];中国审计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罗鼎;人力资源管理的e化生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7 中华英才网CEO 姚卫民;发展中的e化人力资源管理[N];国际商报;2001年
8 赵曙明;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9 光起 品勇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迫在眉睫[N];工人日报;2000年
10 王永辉;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E化生存[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