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受温度激发的自转向压裂液研究

裴宇昕  
【摘要】:本论文开发出了可受温度激发的自转向压裂液,进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水力压裂工艺措施——自转向压裂技术。该压裂液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在不加入其它外来材料的情况下,注入地层后受地层的加热可形成凝胶、暂堵裂缝、将裂缝有效封堵并提高裂缝内液体净压力,进而转向产生新裂缝,且生成的凝胶受地层进一步加热作用可自行破胶,恢复裂缝产能。此种压裂液的成胶、破胶温度与时间精准可控,通过优化设计可在单次水力压裂过程中将产生的裂缝多次封堵并转向,在单次压裂施工后得到多条油气渗流的高速通道;该压裂液同时具有压开储层与携带支撑剂的作用,也可与常规压裂液搭配使用。因此,以该压裂液为施工液体的自转向压裂技术可实现压裂与转向并举。该技术不仅为转向(暂堵)压裂、重复压裂等技术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更大意义在于解决现有增加裂缝改造体积的技术普遍存在的受限于储层条件、对工具材料要求高、工艺复杂、成本高,难以实现有效提高改造效果的技术难题。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对现有的增加裂缝改造体积的压裂理论与技术、暂堵剂材料研究现状、研发自转向压裂液所需要的超分子化学原理、超分子凝胶化学材料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现有技术与材料所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研发自转向压裂技术的意义,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2)从主客体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的原理出发,利用分子间多种非共价键作用力的协同作用构筑了多组分凝胶体系;通过研究凝胶体系中客体分子和盐类对此体系凝胶化温度的影响,得到了调控凝胶化温度的方法;构筑五种并筛选出两种凝胶体系,为自转向压裂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液体基础;最后以FT-IR、XRD、SEM等测试分析方法对构筑的凝胶体系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体系的成胶与破胶机理。(3)对筛选出的自转向压裂液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对这两种体系在原油、地层水、金属离子、盐类、氧化剂和不同pH值存在环境下的配伍性做了详细测试;对自转向压裂液与常用的高分子试剂的水溶液的适应性做了详细测试,确定了这两种自转向压裂液的应用条件。(4)对两种体系的自转向压裂液的暂堵性能、转向性能、抗滤失性能、携砂性能等现场应用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在现有两种自转向压裂液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对自转向压裂技术的工艺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自转向压裂技术三种可行的工艺方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杨;郭建春;王世彬;赵峰;贺艳艳;;低伤害压裂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化工;年期
2 马卫东;;新型低浓度压裂液在压裂中的应用[J];云南化工;2018年05期
3 王瞳煜;杨双春;潘一;ONGARBAYEV Asset;张海燕;;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清洁压裂液耐温性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7年12期
4 周江;张怀文;高燕;吕振兴;;压裂液回收再利用技术综述[J];新疆石油科技;2017年04期
5 崔碧啸;罗国清;;压裂液技术研究现状[J];石化技术;2018年01期
6 王嘉欣;唐善法;;清洁压裂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化工;2018年02期
7 武建永;;新型超分子压裂液的流变性能研究及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年02期
8 王建平;贾红娟;;自增能压裂液适用性研究[J];中国石油石化;2016年S2期
9 高诗惠;;清洁压裂液研究的应用与发展[J];石油化工应用;2017年04期
10 张敬潇;;大港油田:新型环保压裂液问世[J];石油知识;2017年04期
11 韩春才;;浅谈压裂液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年08期
12 ;大港油田新型环保压裂液问世[J];能源化工;2017年03期
13 李伟;张胜学;;稠化水酸性压裂液的应用及改进建议[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08期
14 陈海汇;范洪富;郭建平;何煦蔚;;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液分析与展望[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年05期
15 冯松林;韦文;刘亭;东野升富;;压裂液组合泵注在井下的压裂应用的探讨[J];石化技术;2017年10期
16 周亚琴;甄延忠;薛湘湘;贺著;韩进;;一种新型阴离子型清洁压裂液的性能评价[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17 管保山;刘玉婷;刘萍;梁利;崔伟香;;煤层气压裂液研究现状与发展[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5期
18 宋建锋;;关于清洁压裂液及其在油田上的应用研究[J];石化技术;2016年06期
19 郑观辉;;二氧化碳压裂液研究及应用现状[J];化工管理;2016年24期
20 杨发;汪小宇;李勇;;二氧化碳压裂液研究及应用现状[J];石油化工应用;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磊;张宗雨;魏忠印;李思昭;;超级胍胶压裂液技术在大庆油田的研究与应用[A];《采油工程》第2卷第2册[C];2012年
2 张春水;;清洁压裂液的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金雷平;卢拥军;方波;邱晓慧;明华;翟文;田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粘弹性清洁压裂液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4分会:流变学[C];2014年
4 ;超出你的想象 下一代新型压裂液技术[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5 王丽伟;卢拥军;单文文;张汝生;;低分子瓜尔胶压裂液的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6 李厉;;水溶性共聚物压裂液研制及应用[A];《采油工程》第3卷第3册[C];2013年
7 卢拥军;邱晓惠;王海燕;翟文;舒玉华;;新型滑溜水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A];流变学进展(2012)——第十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刘萍;管保山;梁利;姜伟;;利用煤层气采出水配制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方波;李进升;卢拥军;江体乾;;黏弹性胶束压裂液形成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10 李曙光;李晓明;孙晗森;吴雪飞;吕爱霞;;新型煤层气藏压裂液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宇昕;受温度激发的自转向压裂液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2 张锋三;双水相缔合型聚丙烯酰胺分子设计及压裂液的连续混配工艺构建[D];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
3 娄燕敏;低伤害耐高温压裂液的研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熊湘华;低压低渗透油气田的低伤害压裂液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5 李曙光;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机理、压裂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刘彧轩;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压裂液滤失特征与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杨枫;清洁压裂液强化煤层瓦斯解吸渗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8 杨柳;压裂液在页岩储层中的吸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9 牟绍艳;压裂用支撑剂相关改性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10 李辰;CO_2压裂液管流特征及滤失性能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佳星;矿用CO_2泡沫压裂液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2 朱磊;水井水力压裂液配方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3 董国峰;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液的稠化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4 申金伟;阜东超低渗储层压裂液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何静;延长子北油田长2油藏清洁压裂液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黄趾海;新型滑溜水压裂液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赵华;交联水酸性清洁压裂液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8 马双政;特低渗储层压裂液类型及储层保护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9 赵秀波;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其作为稠化剂的酸性清洁压裂液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10 祝成;清洁压裂液的配制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云普;大庆油田新配方压裂液降本增油[N];中国石油报;2017年
2 记者 张敬潇 通讯员 田福春;大港油田新型环保压裂液问世[N];中国石油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黄褀茗;井筒工作液踏上“绿色”降本路[N];中国石油报;2017年
4 记者 董旭霞;滑溜水压裂液无毒无害可循环[N];中国石油报;2017年
5 记者 孙书博;新型表活剂压裂液首试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2年
6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马托 黄超;川庆钻探新型表活剂压裂液首试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2年
7 记者 王志田通讯员 王涛;大庆油田实现压裂液现场快速检测[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余国婴宋永芳;成功应用清洁压裂液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李铭 汪义发;低分子环保型压裂液的应用及推广[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马军;卫285井应用清洁压裂液技术获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