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机理研究
【摘要】:
本文对大量弱胶结砂岩油藏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建立了以测井资料为依托、岩石力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地层出砂机理、判别和分析弱胶结砂岩地层出砂趋势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定性方面,建立了以测井资料为基本输入资料的、判别和分析弱胶结砂岩地层出砂趋势的线弹性的解析模型,将该方法与现有的、大量应用的“C”公式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它比现有的“C”公式法更适用于弱胶结砂岩油藏的出砂判别;定量方面,建立了测井资料为基本输入资料的、定量判别和分析弱胶结砂岩地层出砂趋势的3-D有限元力学模型。利用本文所建立的力学模型和方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计算井眼周围易出砂区域,为射孔完井提供依据,延长油井的无砂开采期,而且与现有的有限元模型相比,该有限元模型还同时考虑了重力、温度的影响。
通过对大量弱胶结砂岩油藏的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和对比后,发现,弱胶结砂岩油藏以三角洲相、河流相和冲积扇居多,颗粒分选较差;弱胶结砂岩油藏胶结方式以接触式、孔隙式为主,胶结物主要为泥质,胶结弱,对进入到储集层与之接触的流体敏感;弱胶结砂岩油藏通常埋藏浅,孔隙度、渗透率都较高。
利用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就地应力、油藏压力状态、井眼轨迹,以及射孔方位对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弱胶结砂岩油藏由于胶结弱、岩石强度低,因此,与固结好的砂岩地层相比,弱胶结砂岩对地层内应力变化十分敏感。无论直井还是斜井,也无论裸眼井还是射孔井,地应力状态对疏松砂岩油藏出砂都有直接影响。由于地应力非均匀性的影响,井眼周围某些方位的地层将遭受较高的压应力集中,而导致该方位地层先于其它方位地层剪切屈服、出砂,而且随着原地水平地应力非均匀程度增加,地层出砂的趋势增大。因此,为了防止地层出砂和延长油井开采寿命,应对井眼轨迹以及射孔完井进行优化设计,既考虑到产能的需要,又考虑到防砂的需要,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对此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油藏压力状态对出砂也有重要影响。当地层压力稳定时,提高生产压差,射孔孔眼发生剪切屈服、出砂的趋势增大。随着地层压力衰竭,原来不出砂的地层,也可能出砂,因此,对于可能出砂的地层可用本文对此的研究成果,在开采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适时调整开采措施,防止和减少地层出砂的可能性。
摘要
到目前为止,有关重力对砂岩油藏出砂影响的研究还很少见报道,不多的
研究通常认为岩体自重对砂岩出砂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在
研究弱胶结砂岩油藏的出砂时,必须考虑重力的影响。对倾斜井眼或倾斜岩层,
重力作用将加剧弱胶结地层的出砂,不考虑岩体自重的影响时,有可能过高地
估计倾斜井眼的稳定性。
温度变化对地层的出砂的影响在目前所查阅资料中也未见报道。通过本文
的研究表明,在弱胶结砂岩油藏的开采中应注意温度扰动对出砂的影响,温度
升高或降低对地层结构稳定性和出砂趋势的影响不同。地层受井筒内流体加热
作用时,随着温差的增大,井壁及其附近地层压性破坏趋势增大;当井筒内压
力高于地层压力,地层受并筒内流体冷却作用时,随着温差的增大,井壁张性
破坏趋势增大。当并筒内压力低于地层压力时,保持井内温度低于地层温度,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井壁和地层的稳定。因此,在注水开发的油田和热采的油
田,应密切注意温度扰动应力对地层的影响,以确保油田的合理开采和稳产。
本文的研究工作表明,测井资料在弱胶结砂岩油藏的出砂机理研究以及出
砂趋势判别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测井资料不仅可以获取
定性和定量研究地层出砂趋势所需的岩石强度、地应力等基本输入参数,分析
和研究地层的岩性组成和粘土矿物组成,为钻井、完井、生产全过程提供指导,
而且利用测井资料可以直接判别地层的出砂趋势。
弱胶结疏松砂岩油藏岩石强度低,井眼周围地层容易塑性变形、原油粘度
高、沉积环境多样、油藏砂岩颗粒的磨圆度和分选都相对较差,因此,对疏松
弱胶结砂岩油藏完井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所选完井方式对井壁的支撑作用,以及
对各种粒径地层砂的阻挡作用。
由于弱胶结砂岩油藏以泥质胶结为主,因此,当钻井、钻井、完井、注水,
以及各种作业过程中不配伍或配伍性差的工作液进入到储集层后,地层中的粘
土矿物将不可避免地会与工作液发生相互作用,一方面导致地层渗透率降低,
另一方面促使岩石强度明显降低。并眼周围岩石强度和渗透率降低的结果最终
都导致地层的出砂趋势增大,因此,对弱胶结砂岩油藏,应从钻井、完井、生
产全过程系统地考虑防砂,制定相应的防砂措施。
|
|
|
|
1 |
段贺海,史涣颠,李晓良,王庆魁;砂岩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砂规律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4年05期 |
2 |
张顺林;王玫玫;孙勇;刘建涛;;雁木西油田出砂原因及治理效果分析[J];吐哈油气;2009年02期 |
3 |
胡良义;;砾石充值SLCH防砂工艺与技术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24期 |
4 |
吴建平,黎洪,孙辉;连续出砂预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2年05期 |
5 |
陆诗华,沈华,赵永兴;普通稠油油藏出砂规律及防治[J];内江科技;2004年02期 |
6 |
张东荣;气侵对油井出砂的影响[J];内江科技;2003年02期 |
7 |
焦成;;曙光油田杜813块综合防砂措施研究与效果分析[J];河南科技;2010年14期 |
8 |
赵会云;;林樊家油田防砂工艺的改进与应用[J];内江科技;2008年11期 |
9 |
李铭;林纯增;黄大琴;;多极子阵列声波在石油钻井和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2002年06期 |
10 |
刘伟;雷万能;黄瑞祥;闫世伟;;电潜泵井非故障检泵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13期 |
11 |
武继新;;延长油田检泵周期管理案例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08期 |
12 |
潘一;肖立志;;稠油出砂冷采数学模型研究[J];科技导报;2011年16期 |
13 |
张秀舟;;稠油井防砂转向技术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7年09期 |
14 |
赵群;;疏松砂岩储层物性参数敏感性物理模拟实验[J];石油学报;2006年04期 |
15 |
王新强;;浅谈气田施工过程中出砂及流程冻堵的解决办法[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
16 |
李江涛,刘建成,朱怀志;柴达木盆地东部生物气藏开发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7年03期 |
17 |
王正茂,胡海燕;出砂储层物性参数动态模型[J];天然气工业;2005年06期 |
18 |
闫永昌;董淼;;砂岩油田分层注水防返吐技术的研制与应用[J];内江科技;2007年09期 |
19 |
杨永智;李跃刚;刘华;;孤东浅层气藏相对渗透率伤害影响因素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9年10期 |
20 |
马超,李琳,鲁春宝,李少凡,刘铁立,赵淑范;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出砂冷采机理及配套技术研究[J];矿物岩石;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