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衰竭开发及相渗实验研究

孙风景  
【摘要】: 凝析油气在真实长岩心、地层条件下渗流规律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是具有相当难度和较高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前沿性研究课题,是合理定制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的基础。 长期以来,凝析气藏开采过程中的实验室研究工作着重于PVT筒中的相态分析,将得到的参数作为实际凝析气藏衰竭开发动态的参考。西南石油学院气藏工程实验室多位博士的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多孔介质对凝析油气相态存在影响,说明在空筒的PVT筒中进行相态实验(等容衰竭、等组分膨胀、露点观察等)的局限性。实验和理论上研究真实多孔介质中、地层条件下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以及渗流规律具有更大意义上的实际代表性,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由于技术局限,长岩心中凝析气衰竭过程的重要参数,如体系露点,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等参数无法精确测得。同时,长岩心中凝析油气的衰竭规律也没有系统的实验研究。 本文在建立超声波测试装置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长岩心中凝析油气衰竭过程的一般性规律。采用CMG中的组分模拟器拟合实验数据,分别输入传统相对渗透率曲线(由于凝析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较难测量,通常采用氮气-煤油相对渗透率曲线反映凝析油气相渗规律)和改进相对渗透率曲线(采用实际平衡凝析油和平衡凝析气测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改进相对渗透率曲线得到的拟合值更接近实验数据,改进相对渗透率曲线才更真实反映凝析油气的渗流规律;另外,针对实验得到的凝析油气相对渗透率同时受界面张力和速度影响的规律,指出仅采用界面张力校正的相渗处理方法的不足,并进一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在长岩心驱替装置上建立超声波高温高压测试动态衰竭过程相变和凝析油饱和度的可行性,随后建立测试装置和完成相应的配套测试技术。第二部分是使用三种凝析气流体样品在两个不同的岩石和地层条件下进行了九次衰竭实验,利用超声波装置确定特殊参数,如体系的真实露点、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等,对衰竭规律 中文摘要 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第三部分是传统相对渗透率曲线(氮气一煤油相对 渗透率曲线)和改进凝析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试。结合长岩心衰竭实验 数据,利用CMG软件组分模拟器GEM模拟衰竭实验,对两种实验曲线进 行评价。结合实验数据,发现了目前GEM模型相渗模块中凝析油气相渗曲 线处理方法的不足,并提出理论上待改进之处。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可 以概括如下: 个在适当操作条件下,超声波信号可以直接反映凝析油气在岩心中动态衰竭 过程的液相饱和度变化及其相交特征; 中长岩心衰竭过程中体系真实露点与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以及凝析油、气 采收率都受束缚水和衰竭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9 PVT简等客衰竭过程不能反映真实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衰竭规律。长岩心 中露点压力低于PVT筒分析中观察到的露点压力;凝析油采收率高于PVT 筒CVD过程凝析油采收率;天然气采收率与PVT筒CVD过程凝析气采收 率基本一致;生产气油比低于PVT筒CVD过程生产气油比。 中传统相渗曲线和相渗函数处理方法不能代表真实的凝析油气相渗规律。需 要实际测量改进相渗曲线并采用改进处理方法来计算凝析油气在开发过程 中的相对渗透率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树合,张风华,杨波,李宝荣,易继贵;宝浪地区凝析气藏开发方案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2期
2 赵金洲,胡永全,朱炬辉;凝析气井压裂生产动态模拟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年10期
3 童敏,李相方,胡永乐,王继美,李劲松;多孔介质对凝析气相态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杨桂林;粗锡离心过滤除铁、砷工艺评述[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86年01期
5 陈元千;预测水驱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J];断块油气田;1998年01期
6 顾乔元,潘文庆,韩剑发,曹淑玲;塔北轮台断隆凝析油气富集带分布规律[J];天然气工业;1999年02期
7 李相方,程时清,覃斌,童敏,关文龙;凝析气藏开采中的几个问题[J];石油钻采工艺;2003年05期
8 康晓东,李相方,程时清,郝伟,刘广华;裂缝性有水凝析气藏开发开采中的若干问题——以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5期
9 唐建荣;提高沈17井凝析油的回收保持气井稳产高产[J];天然气工业;1995年02期
10 李菊花,覃斌,李相方,程时清;凝析气藏气液相变引起的压力恢复特征研究[J];油气井测试;2004年06期
11 徐献芝,刘慈群;凝析气田压力曲线特征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1年11期
12 裴柏林,孔祥言;用三元相图证明累积法计量高温高压下凝析油量方法的正确性──与林金成、谢培湧同志商榷[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年05期
13 陈义才,杨宝星,李延军,郭秀英;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J];新疆石油地质;2001年05期
14 史云清,王国清;凝析气田开发和提高采收率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2年04期
15 杨池银;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流体非均质性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4年11期
16 吴亚红,张士诚,吴亚生;低渗凝析油气藏压裂优化设计和产量预测[J];天然气工业;2005年05期
17 杨国亭,张义生,张之文,程娣,李卫庆,齐笑生;白庙凝析气藏开发方式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6期
18 王俊明,唐海,马小明,雷登生,刘苍云;确定凝析气井合理产能的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3期
19 朱炬辉,胡永全,赵金洲,吴宏波;压裂凝析气井产能影响因素模拟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5年05期
20 蒲建,刘树明,王蓓,杨发荣;板桥凝析气藏开采特征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龙德;宋文杰;;塔里木西气东输天然气资源及开发技术[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杨华;张文正;李剑锋;昝川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名录[A];2005'CNG汽车加气站实用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4 武震华;张慧芳;;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实践——往复式燃气发电机组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石志良;凝析气藏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2 林涛;深层凝析气藏伤害机理与水力压裂改造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张俊;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油源与成藏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彭小龙;裂缝—溶洞多重介质组分模型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5 陈昭年;黄骅坳陷千米桥潜山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史[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风景;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衰竭开发及相渗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2 朱炬辉;凝析气井凝析现象分析及压裂后产能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雷登生;考虑凝析油伤害的千米桥潜山凝析气井生产动态分析[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程远忠;板桥凝析油气藏开发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5 惠健;凝析气藏石蜡沉积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汪周华;多孔介质中凝析气衰竭及注水开发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靳烨;凝析气藏相态实验及计算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8 杨贵权;丘东凝析气藏分层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石德佩;富含气态凝析水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研究及其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10 舒梅;白庙凝析气井反凝析伤害机理及CO_2吞吐解除反凝析伤害的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元兵、曾旺;凝析气田开发技术研究结硕果[N];光明日报;2005年
2 刘元兵 曾旺;摘取西气东输气田开发技术上的王冠[N];科技日报;2005年
3 牟雪江;塔河油田凝析油产量迈上新台阶[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曾旺;驯服凝析气[N];中国石油报;2005年
5 江书程 通讯员 郭俊昌;牙哈气田为西气东输供气2.7亿立方米[N];中国石油报;2004年
6 刘枫;塔里木凝析油气开发:当惊世界殊[N];新疆日报(汉);2006年
7 王海洋 周琦 伯洪;中原油田以科技破解发展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5年
8 王巧然;国家973天然气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特约记者 周永森 通讯员 彭晓玉;塔里木油田四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首席 赵文智;求解天然气开发两大难题[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