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孔介质中凝析气衰竭及注水开发机理研究

汪周华  
【摘要】:凝析气田已在我国气田开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开发已受到石油工业界的重视。凝析气田是一类极为特殊而复杂的气田;一方面由于能同时采出天然气和凝析油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的降低会出现反凝析的现象,从而使凝析气藏开发变的更为复杂,如何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变的更难。 凝析气藏通常采用衰竭或循环注气的开发方式,虽然采用衰竭开发方式大量的液态烃由于反凝析而损失在地层中,但是由于投资费用低,该方式在我国仍然是主要开发方式。本文结合塔里木、中原以及大港岩心衰竭实验,对凝析气藏衰竭开发机理以及影响凝析气藏衰竭开发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实验方法测试了凝析气衰竭临界流动饱和度、凝析油气采收率及在多孔介质中平衡凝析油气相渗曲线;结果发现真实相渗与常规相渗差别很大,分析认为导致其差异主要是由于界面张力的影响。采用两种类型相渗曲线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表明,岩心衰竭实验比PVT筒中凝析油采收率高;采用新的相渗曲线对凝析油衰竭采收率预测结果更能代表实际长岩心中衰竭实验结果。 国内首次开展注水开发凝析气藏室内研究,分别从水驱机理、实验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研究结合板桥中区板Ⅱ组废弃凝析气藏,对气藏流体进行了PVT分析以及不同的注水压力、注水速度的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表明注水速度、注水压力、注水量不同,凝析气藏的采收率不同;废弃凝析气藏注水开发比衰竭式开发可以获得更高的凝析油、气采收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闽燕;王珍;徐阳;牛保伦;贾英良;李兆敏;任韶然;;改进的CO_2驱相对渗透率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唐恩高;杨俊茹;张贤松;孙福街;;早期聚合物驱分流量方程建立及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1年03期
3 邓琪;唐海;吕浙江;汪全林;吕栋梁;刘鹏超;;产水气井产量预测方法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4 刘晓娟;黄瑞;王瑞河;;利用EXCEL和VBA求解岩心相对渗透率的方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熊健;郭平;张涛;;特低渗透岩心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晨;姚军;杨永飞;王鑫;;气驱油微观渗流模拟及相渗曲线升级技术[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龙德;宋文杰;;塔里木西气东输天然气资源及开发技术[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赵传峰;姜汉桥;陈民锋;李秀生;张宁利;;一类新型水驱特征曲线[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李菲菲;;二元复合驱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5 秦积舜;陈兴隆;;油藏条件下泡沫油的油气相渗规律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杨华;张文正;李剑锋;昝川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杨悦;蒲春生;王萍;;低频脉冲波对储层岩心渗流特性影响规律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王素荣;;有机-无机成岩作用阶段石油侵位对储层润湿性反转的作用——以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_8储层为例[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名录[A];2005'CNG汽车加气站实用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10 武震华;张慧芳;;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实践——往复式燃气发电机组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志良;凝析气藏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2 林涛;深层凝析气藏伤害机理与水力压裂改造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姜贻伟;低渗多孔介质中气藏及凝析气藏渗流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4 张俊;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油源与成藏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彭小龙;裂缝—溶洞多重介质组分模型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6 陈昭年;黄骅坳陷千米桥潜山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史[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曾顺鹏;高含水后期油藏改建储气库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周华;多孔介质中凝析气衰竭及注水开发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2 朱炬辉;凝析气井凝析现象分析及压裂后产能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雷登生;考虑凝析油伤害的千米桥潜山凝析气井生产动态分析[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程远忠;板桥凝析油气藏开发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5 惠健;凝析气藏石蜡沉积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孙风景;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衰竭开发及相渗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7 杨贵权;丘东凝析气藏分层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8 石德佩;富含气态凝析水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研究及其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舒梅;白庙凝析气井反凝析伤害机理及CO_2吞吐解除反凝析伤害的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10 刘敏;低渗透油藏油水渗流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元兵、曾旺;凝析气田开发技术研究结硕果[N];光明日报;2005年
2 刘元兵 曾旺;摘取西气东输气田开发技术上的王冠[N];科技日报;2005年
3 牟雪江;塔河油田凝析油产量迈上新台阶[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曾旺;驯服凝析气[N];中国石油报;2005年
5 江书程 通讯员 郭俊昌;牙哈气田为西气东输供气2.7亿立方米[N];中国石油报;2004年
6 刘枫;塔里木凝析油气开发:当惊世界殊[N];新疆日报(汉);2006年
7 王海洋 周琦 伯洪;中原油田以科技破解发展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5年
8 王巧然;国家973天然气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特约记者 周永森 通讯员 彭晓玉;塔里木油田四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饶兴鹤 译;世界油气产储量炼油能力增长[N];中国石化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