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直馏柴油NO_x-空气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研究

税蕾蕾  
【摘要】:含硫车用柴油燃烧生成的SO_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许多国家已相继颁布了严格限制柴油硫含量的法规,一般都限制在(150~300)μg╱g左右,将来会更低。开发生产满足环保要求的清洁柴油已成为炼油工业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长期以来,工业上主要采用加氢脱硫工艺(HDS),但它苛刻的反应条件、巨额的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给许多中小炼油厂带来沉重压力。因此,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柴油氧化脱硫技术以选择性氧化油品中的硫醚、噻吩类硫化物为主要特色,在常温(或≤100℃)常压和无须氢源条件下操作,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一般的氧化脱硫法仍存在使用昂贵的H_2O_2为脱硫氧化剂、氧化剂不能再生以及有含硫废水排放等问题。另一方面,硝酸行业产生的大量NO_x废气,对大气污染严重,但若能利用其优良的催化氧化特性来作为柴油深度脱硫的氧化剂,则既可实现废物利用,又可降低脱硫操作费用。 因此,本文探索性地研究了一种新型直馏柴油NO_x-空气催化氧化脱硫方法。该法用NO_x和空气代替H_2O_2作脱硫氧化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将硫化物催化氧化成极性的含氧硫化物,然后用溶剂萃取和固体吸附的方法精制氧化后的脱硫柴油。本文对催化助剂和萃取剂的评选、直馏柴油NO_x-空气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的实验室操作条件(包括催化剂、助催化剂、氧化剂、萃取剂、吸附剂的用量及其再生方式、反应温度与时间、相分离温度与时间等参数)进行了详细的优选研究;在最佳操作条件下,严格测定了精制柴油的收率,并考察了该法对不同硫含量的直馏柴油的适应性;分析了脱硫前后柴油性质的变化;提出了原则工艺流程。 实验结果表明,评选出的氧化催化剂、助催化剂、萃取剂、吸附剂完全能满足直馏柴油脱硫要求;该法具有氧化剂低廉、溶剂易于再生、氧化态硫化物出路好等优点;精制柴油硫含量可降至95μg/g,柴油收率93.7%,柴油的其它性质也得到改善,能够达到国际车用清洁柴油质量标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税蕾蕾,唐晓东,刘亮,王豪;柴油空气催化氧化脱硫的探索研究[J];工业催化;2003年09期
2 唐晓东,税蕾蕾,刘亮;直馏柴油NO_x~-空气催化氧化脱硫研究[J];催化学报;2004年10期
3 胡莉蓉;国内外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4年08期
4 牟义;柴油脱硫新技术[J];广西节能;2001年01期
5 王华峰,宋华,王宝辉;柴油脱硫技术与展望[J];工业催化;2005年04期
6 陈继录;加拿大环境保护技术[J];国际电力;1997年01期
7 徐启中;环境中NO_x浓度的累积测定法[J];中国环境监测;1987年04期
8 秦诒纶;用烟气清洗技术联合控制SO_2及NO_x[J];吉林电力;1994年04期
9 李春鸿;处理低浓度NO_x的稀土催化剂[J];稀土信息;1994年01期
10 易清风,赵红钢;电化学法去除SO_2/NO_x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年02期
11 董金,黄克师;电晕放电喷雾净化烟气中 NO_x 的实验研究[J];发电设备;1999年02期
12 田莉雅,魏新增,周旺;简述日本降低燃煤锅炉NO_x产生的实用技术[J];能源环境保护;1999年06期
13 燕林;日本汽车NO_x和PM的排放量[J];炼油设计;2000年01期
14 于国庆,高金森,徐春明;催化裂化加工含硫原油的技术[J];石化技术;2004年01期
15 张士莹;微生物吸收烟道气中的NO_x[J];河北化工;1994年02期
16 陈笃慧;燃煤烟气中SO_2和NO_X的防治[J];化工环保;1997年03期
17 钟北京,狄青;降低高温烟气中NO_x含量的Thermal De-NO_x方法[J];热力发电;1997年04期
18 李青,李刚;柴油车的排气净化催化剂与有关技术[J];贵金属;2000年04期
19 袁秋菊,赵德智,李英,王玉新;用H_2O_2-有机酸氧化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0 李绚天,倪明江,岑可法;煤的燃烧过程中燃料-NO_x的析出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翔宇;赵地顺;王娜;万丽娟;张志刚;李雪刚;;杂多酸催化剂在轻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吕群;;国内火力发电厂电除尘器脱硫的发展动态[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0年
3 刘小卿;易卫东;;纯镁脱硫的生产应用[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谢建忠;;新型脱除SO_2分子筛蜂窝陶瓷催化剂的研究[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书林;伍茂权;陈昌干;;球墨铸铁脱硫的研究与应用[A];第六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张毅民;曹长江;王虹;;微生物—化学法脱硫工艺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建龙;赵地顺;周二鹏;;吡啶类离子液体在汽油脱硫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李宏鸣;;宝钢铁水脱硫的创新与发展[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9 彭荣任;魏杰锐;;低下限高效重介质旋流器选高硫难选煤新工艺[A];全国首届旋流器分离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曹光伟;任靖;王安杰;;MCM-41-ZSM-5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在深度加氢脱硫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琛杰;水煤浆空气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_x排放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俊;无烟煤粉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和NO_x生成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李翔;以全硅MCM-41作载体制备W系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王兴权;介质阻挡放电降解甲基紫废水及尾气中NO_x的光谱分析及机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楠;生物还原耦合化学吸收处理烟气中NO_x的关键因素及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2年
6 罗永刚;易再生高比表面脱硫脱硝剂的设计及其机理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7 刘加勋;超细煤粉物化特性及其对O_2/CO_2分级燃烧NO_x排放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蒋宗轩;吸附和氧化一萃取(吸附)用于柴油超深度脱硫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9 蒋文举;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脱硫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郭永红;超细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科增;劣质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清清;液相吸附法柴油深度脱硫吸附剂的制备与评价[D];浙江大学;2006年
3 税蕾蕾;直馏柴油NO_x-空气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王豪;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5 黄建军;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脱氮技术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6 薛景杰;鼓泡式脱硫反应过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3年
7 沈欣军;羟基自由基模拟烟气脱硫资源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8 杜昭;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的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9 卿春;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工业性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熊健;石油生物催化脱硫的基础性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章;离子液体助柴油室温下脱硫[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李庆生;黑龙江实行脱硫加价政策[N];中国环境报;2008年
3 记者 吴艳荣;省政府要求———10月底前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脱硫[N];河北日报;2009年
4 方松华 岳力克;武石化开展脱硫攻关保安全生产[N];中国石化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聂春林;CCMP3.5亿元武汉并购 凯迪电力“脱手”脱硫资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本报记者叶子;废料来脱硫 成本省一半[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李斌;钢渣脱硫变资源[N];河北日报;2009年
8 记者 宋鹏霞;上海现役电厂脱硫上半年画句号[N];解放日报;2009年
9 记者 涂建洲;云南局联手破解“脱硫”难题[N];中煤地质报;2009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丁士能;BOT在脱硫领域遇尴尬[N];中国环境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