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深层凝析气藏多相流体复杂相态理论及提高气井产能新方法研究

汤勇  
【摘要】:在凝析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多相流体复杂相态理论及提高凝析气井产能的新方法研究,一直是极其重要和具有相当难度的前沿课题。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温、高压凝析气藏的发现,地层水对凝析气流体相态及凝析气藏开发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同时,在深层低渗凝析气井中,近井带反凝析和反向渗吸水锁引起的堵塞,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考虑地层水影响的凝析气藏油气水三相PVT相态实验和理论研究,以及解除凝析气井近井带反凝析反向渗吸堵塞,提高气井产能的新方法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对于高溫高压深层低渗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以及含极性物质的多相相平衡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以下工作: (1)利用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的大型PVT实验设备(RUSKA-PVT仪、DBR-PVT仪)对考虑地层水存在的凝析气流体真实相态特征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了高温高压地层条件下凝析水含量、以及地层水的存在对凝析气流体露点压力、P-V关系和定容衰竭过程的影响。对地层水与甲醇之间的相态以及甲醇与地层水的配伍性也进行了实验研究。 (2)利用加拿大Hycal公司长岩心驱替装置进行了注甲醇段塞+干气吞吐和注氮气吞吐共两套长岩心对比实验。为探索深层低渗凝析气井开采中后期消除反凝析和反向渗吸水锁提高气井产能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3)应用状态方程描述气液两相相态,在Nelson提出的k值相态稳定性检验方法的基础之上,推导出了气-液-液三相稳定性判断准则,结合物料守恒原则建立了气液液三相闪蒸数值计算模型。 (4)基于PR和LHSS为代表的立方型状态方程与G~E活度系数模型的结合,建立了可描述含极性物质(如甲醇、水等)的烃类混合物相平衡的热力学模型,其中活度系数模型采用基于官能团概念的UNIFAC模型。 (5)应用多相相平衡理论,研究了考虑地层水的凝析气藏油气水三相PVT实验模拟方法和考虑地层水存在的P-T相图模拟计算方法。并且,系统研究了高温高压气井饱和凝析水含量、气井凝析水产出的相态机理以及凝析气井产水来源和地层可动水存在的判断方法。同时,对气井近井带地层水蒸发的相态特征也进行了研究。 (6)建立了凝析气井注气吞吐消除反凝析污染的相态评价方法,并对实例凝析气井注气参数进行了优选。分析了凝析气井反凝析污染导致产能降低的特征、注气吞吐解除反凝析污染的机理;并且研究了注入的甲醇段塞对凝析气流体相态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贾天泽;熊钰;刘沣东;袁迎中;冯良;张智强;;含水汽凝析气体系相态特征研究[J];海洋石油;2006年04期
2 梁涛;郭肖;;一种计算水驱凝析气藏动态储量的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5期
3 高宏;唐先益;;八角场气田 大安寨凝析气藏的开采及特征[J];天然气工业;1987年01期
4 杨远聪,李延钧,秦建忠,侯荣;论冀中地区O、C—P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5 罗权生;;温吉桑构造带温南1-1断块油气藏相态分析[J];吐哈油气;2002年02期
6 王志伟,李相方,童敏,程时清,安小平,王连军;基于凝析气相变的凝析油聚集规律[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04期
7 李星民,郎兆新,江春明;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3期
8 冯虎,吴晓东,李明志,马焕英;凝析气藏压裂返排过程中液锁对产能的影响[J];钻采工艺;2005年06期
9 刘欣;刘洪涛;陶良军;林景禹;;高温裂缝性凝析气藏压裂技术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年02期
10 刘东;张久存;王永红;燕自峰;;凝析气藏循环注气气窜判别方法及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年04期
11 朱得利;王薇寒;朱豫川;;凝析气藏两相拟稳态模拟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9年03期
12 蒋漫旗;李保柱;焦玉卫;肖香娇;胡长翠;;牙哈凝析气田边水推进判断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2010年01期
13 张代生;李成明;;丘东—温吉桑地区凝析气藏成藏模式及气藏特征[J];吐哈油气;1998年01期
14 赵晓,周俊杰,李瑞卿,潘艳云,张栋;大港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藏酸压技术探索与实践[J];天然气工业;2005年09期
15 李冬梅;;TH油田凝析气藏水平井试井合理压差的确定[J];岩性油气藏;2007年01期
16 杨帆;李治平;李向齐;;凝析气藏气液固三相数值模拟[J];石油钻采工艺;2007年03期
17 周小平;周丽梅;;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研究[J];天然气技术;2007年03期
18 高云;昌峰;张世明;陈明;;平湖凝析气藏跟踪模拟研究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2期
19 刘伟;白全胜;杨会臣;赵文杰;;现场确定尼日尔河三角洲凝析油含量的测井方法[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0 邓垒;郭平;;凝析气藏衰竭开发地层凝析油饱和度研究新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久娣;张莉莉;王艳红;;平湖油气田放二断块凝析气藏开发生产动态分析[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辉;王峰;璩玉梅;杨利生;;泌阳凹陷深层气藏勘探研究[A];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田常青;陈宝金;李翠萍;;超声旋流气动雾化排液采气技术[A];2008年石油装备学术年会暨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善文;王永诗;;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油气成藏与勘探[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新疆塔中隆起大型油气田勘探理论与技术研究[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6 游利军;谢婷;康毅力;陈一健;;水相毛管自吸调控——裂缝性致密气藏经济开发的关键[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雍岐东;李士伦;张斌;;成组气田开发大系统规划与决策方法研究[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8 章成广;李先鹏;;高温高压下岩石声波速度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陶小晚;邹才能;贾进华;陶士振;胡国义;罗春树;张宝收;;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层水真伪鉴别——以轮古油田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克文;周明辉;;新型气润湿反转剂的分子模拟与合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汤勇;深层凝析气藏多相流体复杂相态理论及提高气井产能新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2 王金凯;板南凝析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陶自强;碳酸盐岩潜山凝析气藏储量评价与开发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姜贻伟;低渗多孔介质中气藏及凝析气藏渗流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聂法健;变流量凝析气试井[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杨小松;变形介质中凝析气藏油气体系相平衡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7 孙风景;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渗流实验与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子森;凝析气藏产能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靳烨;凝析气藏相态实验及计算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3 刘鹏超;盆5低渗透凝析气藏储层伤害因素对气井产能影响程度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4 彭松;DLB2号凝析气藏干气回注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5 先小洪;异常高压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6 李星涛;带油环的底水凝析气藏开发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7 王登高;凝析气藏试井分析及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梁利平;东濮凹陷深层气藏水力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刘芳;桥口凝析气藏排液采气工艺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管琳;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预测及生产系统优化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娜 通讯员 冯立虎 张云;凝析气藏储层不再“很受伤”[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记者 周兴岩 刘勤;西北油田挖潜攻关破解生产难题[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通讯员 廉民;五大技术破解柯克亚开发难题[N];中国石油报;2002年
4 记者 吴宝英;中原油田建设黄河南大气区[N];中国石化报;2003年
5 罗良龙 任治成 王乐之;黄河南天然气产能建设加大力度[N];中国石化报;2004年
6 记者 刘国安;大港千米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N];中国石油报;2001年
7 记者 张贵志 通讯员 李建东;大港千米桥油气开发难题逐项化解[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记者 高潮洪 王志良;塔里木油气勘探成果丰硕[N];中国石油报;2002年
9 仇国强;中原油田严控成本确保有效发展[N];中国石化报;2003年
10 晁征;追求卓越 开拓创新[N];中国企业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