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压裂压新缝力学机理研究
【摘要】:重复压裂是老油气田或老油气区进一步增产挖潜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压新缝重复压裂更是中高含水油田综合治理和增油控水的有效手段。重复压裂裂缝能否重定向、重复压裂能否造新缝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井筒附近应力场变化规律研究入手,对重复压裂造新缝的力学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1) 系统研究了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油气井中初次人工裂缝产生了诱导应力:油气井生产和注水等作业导致地层孔隙压力变化而诱导地应力重新分布;注入等作业导致油藏温度变化而诱导产生热弹性应力场等,这些诱导应力改变了重复压裂井井底附近的应力场分布。
(2) 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油气井中初次人工裂缝的诱导应力模型;并采用半逆解法得到初次人工裂缝诱导的应力场的解析解。
(3) 将渗流力学和岩土力学相结合,建立了含水力压裂裂缝的储层渗流和固相平衡的数学模型;然后对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而岩土变形数学模型则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并采用显式交替求解方式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储层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求解技术求解;得到流固耦合作用时由于油气井的生产活动导致的孔隙压力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场。实现了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生产过程导致孔隙压力变化而诱导的应力场的定量分析和模拟。
(4) 利用扩展的虎克定律和平面弹性理论以及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推导无裂缝注水井附近由于注水而产生的热弹性应力的数学模型;通过转化和叠加已有经验公式,建立了有裂缝注水井附近温度场的变化引起的应力场的计算模型。实现了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由于长期注水温度场发生变化导致应力场的定量分析和模拟。
(5)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初次人工裂缝和孔隙压力的变化等改变了油气藏中的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变化较快,最小水平应力变化较慢,二者都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因此,当重复压裂井中的诱导应力差足以改变地层中的初始应力差时,井筒附近区域有一个应力重定向区域,那么重复压裂就可以产生新缝。
(6) 在应力场分布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岩石力学、断裂力学和水力压裂力学的基本原理,采用位移不连续法,模拟了在储层内各点应力不同的复杂应力条件下,重复压裂新裂缝的起裂方位、裂缝扩展和延伸轨迹。
新裂缝的造缝机理和延伸规律是重复压裂研究中的难点和应用价值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重复压裂优化设计的关键。本文的研究无疑可以为重复压裂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用以在指导大量的重复压裂施工,提高其工艺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对于老油气田综合治理、稳产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
|
1 |
刘洪,胡永全,赵金洲,李文华,刘威,胡国恒;重复压裂气井诱导应力场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3期 |
2 |
郭春华;刘林;李玉华;;新场气田致密低渗透气藏重复压裂工艺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06年04期 |
3 |
刘洪,胡永全,赵金洲,易俊,李文华;重复压裂气井三维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J];石油钻采工艺;2004年02期 |
4 |
杨肖;王志国;于嫦娥;;气井重复压裂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4期 |
5 |
于国栋,邵春伟,张应安,李跃斌;新民油田改善注采关系重复压裂技术[J];钻采工艺;2004年05期 |
6 |
李阳;姚飞;翁定为;;重复压裂前地应力场预测技术与应用[J];天然气技术;2008年01期 |
7 |
叶芳春,李红;重复压裂技术综述[J];钻采工艺;1997年06期 |
8 |
李玉伟;李修辅;刘佳;赵万春;焦石;;深井重复压裂裂缝起裂模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9 |
艾池;赵万春;郭柏云;杨东梅;;重复压裂裂缝起裂角模型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4期 |
10 |
赵万春;王峰;艾池;;运用ANSYS9.0计算重复压裂井周围注/采诱导应力[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1 |
肖阳;王腾飞;赵金洲;胡永全;罗银富;;重复压裂总应力场计算模型[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3期 |
12 |
邹建梅,张丽萍,陈美穗,余国清,张力举,刘凡;高含水开发期重复压裂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3期 |
13 |
罗洪涛;;重复压裂前储层几种应力场计算模型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4 |
蒋廷学;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模糊识别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1997年03期 |
15 |
孙剑波,杨明飞,代建华,张建峰,杜远宗;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机理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1期 |
16 |
张海龙,王宪峰,逯艳华,翟维江;新木油田重复压裂的选井选层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S1期 |
17 |
蒋廷学,李斐;评价油井重复压裂前剩余可采储量的GM(1,1)模型[J];石油学报;1998年01期 |
18 |
胡永全,赵金洲,蒲万芬,彭惠群,贾方霞;堵老裂缝压新裂缝重复压裂技术[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9 |
王永昌,姜必武,马延风,郭健康,王连军;安塞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重复压裂技术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05期 |
20 |
陈远林;肖勇军;王涛;;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机理研究及运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