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气藏损害描述及应用研究
【摘要】:碳酸盐岩是极为重要的储集岩,占世界沉积岩总面积的20%。碳酸盐岩中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0%。与碎屑岩储层损害机理的认识及深入程度相比,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还远远的不够,这也是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的。早期对碳酸盐岩储层损害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如何防漏堵漏方面。同时碳酸盐岩由于矿物成分相对简单,粘土矿物含量又少,因此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碳酸盐岩储层不存在流体敏感性或者弱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正是由于传统认识上的局限性限制了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川东北区块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丰富,纵向上储层物性相差大,天然裂缝较为发育,非均质性强。部分层位含一定量粘土矿物,地层中夹膏盐层,同时气藏中高含硫化氢,地层中有沥青及硫沉积,是研究碳酸盐岩气藏的理想场所。论文主要针对气藏雷口坡组,嘉陵江组,飞仙关组,长兴组等层位,开展了大量的室内实验,利用现代岩样分析及测试手段,从流体敏感性,应力敏感,水相圈闭,毛管自吸,储层矿物界面性质等方面系统地描述了碳酸盐岩气藏损害,揭示了碳酸盐岩气藏损害自身的独特性,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认识,进一步完善了碳酸盐岩气藏损害描述及相应的保护技术。
研究表明,气层存在一定程度的流体敏感性,敏感程度甚至会出现强的趋势,如碱敏,水敏等。石膏的存在增强了流体的敏感性。同时提出了碱与白云石发应生成水镁石造成碱敏损害的新认识。
碳酸盐岩孔隙类型复杂,裂缝系统发育。本文研究了不同孔隙类型储层的应力敏感行为,用应力敏感系数的新方法评价了敏感程度,并分析了敏感机理。同时从岩石力学特征方面对比研究了致密碳酸盐岩和致密砂岩的应力敏感性。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基块岩样应力敏感程度为弱,其形变属于弹性变形。裂缝的存在大大地增强了应力敏感性,其形变属于塑性变形的范畴。其中人工造缝岩样的敏感程度要强于天然裂缝。致密碳酸盐岩的应力敏感性要弱于致密砂岩。这是由于致密碳酸盐岩的胶结程度要强于致密砂岩,且岩石中岩屑、粘土矿物等塑性易变形物质较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致密砂岩微裂缝较发育。
密闭取芯初始含水饱和度分析表明,其初始含水饱和度远远低于束缚水饱和度,即气藏具有超低含水饱和度的现象。因此在钻完井、增产改造等作业过程中,一旦水基工作液滤液接触气层就会在过剩的毛管力作用下自吸进入气层,严重降低了气相渗透率,从而造成水相圈闭损害。通过实验探索研究了碳酸盐岩毛管自吸规律,表明岩样渗透率越高,其自吸速度越快。同时探讨了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初始含水饱和度等对毛管自吸作用的影响。
高含硫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温度和压力的下降,硫化氢气体中的硫元素就会以固态硫的形式沉积下来,堵塞孔喉,造成储层损害。本文探讨了硫沉积损害的影响因素,包括气井流速,气藏含硫量,储层物性等。同时研究了高含硫气藏储层矿物界面
|
|
|
|
1 |
柏松章;;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水驱油机理和底水运动特点[J];石油学报;1981年04期 |
2 |
余家仁;樊哲仁;;任丘古潜山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J];石油学报;1981年01期 |
3 |
冯增昭;;碳酸盐岩分类[J];石油学报;1982年01期 |
4 |
涂富华;陈兴政;范长贵;;碳酸盐岩压汞资料的整理分析及应用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02期 |
5 |
宋书苓;;一种用于碳酸盐岩高温地层的冻胶堵水剂[J];油田化学;1989年04期 |
6 |
陈中一;;四川碳酸盐岩低渗透气藏压裂酸化工艺技术[J];天然气工业;1992年05期 |
7 |
朱起煌;碳酸盐岩古岩溶相的发育模式、演化特点及储层类型[J];新疆石油地质;1993年02期 |
8 |
张荫本;;共树一帜 同用一尺[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1995年12期 |
9 |
刘耀华,洪飞,金平;微堆中子活化分析测定碳酸盐岩中痕量元素[J];岩矿测试;2003年01期 |
10 |
刘俊海;宋文君;韩忠义;;丁家屋子断阶带碳酸盐岩胶结物的成岩特征[J];南方油气;2003年02期 |
11 |
陈广坡,撒利明,韩剑发,管文胜;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综合预测(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5年02期 |
12 |
李明琴,张竹如,王智勇,徐进,钱嵘;用岩-土显微特征示踪碳酸盐岩母岩的成土过程——以贵阳市大山洞岩-土剖面为例[J];地球与环境;2005年04期 |
13 |
袁必华,高洪;川东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检测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4期 |
14 |
俞仁连;傅恒;;构造运动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影响[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2期 |
15 |
黄捍东;罗群;刘洪昌;林娟华;万云强;;碳酸盐岩岩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建南地区龙驹坝构造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5期 |
16 |
李军;濮人龙;;乌南油田利用冲洗带电阻率计算碳酸盐岩含量的新方法[J];青海石油;2007年01期 |
17 |
庄金银;黄永亮;;影响岩溶发育因素的几点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1期 |
18 |
;盐下勘探前景无限[J];青海石油;2009年01期 |
19 |
赵永强;闫国亮;谭猛;;应用Darcy-Stokes方程求解缝洞型介质的渗透率[J];石油钻探技术;2010年04期 |
20 |
韩翀;纪学武;尹晓贺;;曲率体属性在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解释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