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
【摘要】:对于变形介质气藏,随着气藏的开采,孔隙流体压力的变化,将会引起岩石骨架的变形,而岩石骨架的变形反过来又导致气藏孔隙体积改变,造成气藏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压缩系数等的变化,从而影响孔隙流体的渗流与气藏的开发。因此,变形介质气藏的渗流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流体渗流与岩石变形动态耦合作用极强的过程。
本文在深入研究变形介质气藏岩石骨架变形、流体渗流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气藏工程、渗流力学、岩石力学、弹塑性力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和方法,首次建立了一个新型的、完整的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变形介质气藏生产过程中岩石变形以及岩石本构模型的选择对气藏渗流的影响。基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制了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软件,并对示例气藏进行了模拟计算。
本文的研究有很大的难度和深度,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
(1) 在气藏岩土应力和应变分析基础上,结合有效应力原理和岩石骨架本构关系,建立了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岩石变形的数学模型。
(2) 根据流固耦合渗流理论的基本思想,将渗流力学、岩土力学和地质力学相结合,考虑变形介质气藏渗流的基本特点,建立了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流体渗流数学模型。岩石骨架平衡方程和流体渗流的连续性方程组成了气水两相渗流的流固耦合模型,它们之间互含耦合项,互不独立,是一组完全耦合的偏微分方程,只能采用数值方法进行耦合求解。
(3) 总结物性参数动态模型已有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求解所需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孔隙压缩系数等物性参数动态变化的计算模型。
(4) 分别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对流固耦合流体渗流数学模型与岩石变形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将二者结合,根据迭代耦合数值求解的基本思想,采用Visual Fortran语言研制了变形介质气藏流体渗流与岩石变形的耦合计算软件。
(5) 利用所研制的软件,对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渗流理论进行了应用示例模拟研究。
本文所建立的流固耦合理论研究方法、数学模型以及所研制的数值模拟软件,可用于分析变形介质气藏岩石变形对各开发指标的影响以及模型的选择对生产动态的影响。模型检验和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耦合数学模型是正确的、可靠的,它对于真实模拟变形介质气藏的开发,指导变形介质气藏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1 |
梁冰,孙可明,薛强;地下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2 |
王锦山,尹伯悦,谢飞鸿;水—气两相流在煤层中运移规律[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3 |
孙可明;李凯;谈健;;水平井流固耦合及井筒压降规律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4 |
范学平,徐向荣,张士诚;用流固耦合方法研究油藏压裂后应力应变和孔渗特性变化[J];岩土力学;2001年01期 |
5 |
董平川;变形介质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值模型及其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
6 |
丁雪兴;程香平;李国栋;王训杰;张伟政;;机械密封混合摩擦微极流场数值模拟[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
7 |
房士然;;夹层对优势通道形成与演化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01期 |
8 |
刘建军,杜广林;裂缝性砂岩油藏流固耦合渗流的等效介质模型[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3期 |
9 |
刘先贵,刘建军;降压开采对低渗储层渗透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
10 |
张明海;水压裂纹扩展有限元法分析及计算[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1 |
王建;金志浩;;输流管道流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12 |
孙可明,梁冰,王锦山;煤层气开采中两相流阶段的流固耦合渗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13 |
乔翠侠;包家汉;王良林;;基于流固耦合的转炉托圈热应力仿真[J];重型机械;2010年01期 |
14 |
雷蕾;李意民;曹雷;;基于流固耦合的对旋风机流场分析与数值模拟[J];煤矿机械;2011年02期 |
15 |
唐文勇,张圣坤,陈铁云;复合材料迭层板柱状弯曲的非线性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00年01期 |
16 |
唐文勇,张圣坤,陈铁云;复合材料层合板条的流固耦合动力屈曲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7 |
薛强,梁冰,刘晓丽,李宏艳;污染物在非饱和带内运移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渐近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年12期 |
18 |
胡坤;王洪滨;王仲勋;;基于FEPG的煤层气流固耦合渗流规律[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2期 |
19 |
狄军贞;殷志祥;刘建军;肖利萍;;基于流固耦合的垃圾污染物运移模型及模拟[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
20 |
陈彬;刘阁;;液压控制阀的水击振动耦合模型研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