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油藏深部调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
本文针对长庆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低渗透裂缝性特点,研究分析了裂缝发育现状及规律,分析了水驱状况及见水原因,在总结历年稳产措施成败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稳产技术对策——预交联颗粒/水驱流向改变剂/缔合聚合物凝胶复合深部调剖技术。研制出了适合于该油藏的预交联颗粒/水驱流向改变剂/缔合聚合物凝胶复合深部调剖体系,对调剖体系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表明,预交联颗粒和水驱流向改变剂具有膨胀倍率高、耐温耐盐性好、提高采收率潜力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使注入水发生流向改变,显著提高波及效率。研制出了缔合聚合物凝胶体系的配方,该体系能够显著提高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本文还研究了预交联颗粒/水驱流向改变剂/缔合聚合物凝胶复合深部调剖机理。研究了深部调剖优化决策理论与模型,开发出了优化决策应用程序,用以确定调剖剂用量,预测封堵半径,并评价调剖效果,使现场应用更具有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对注采井组进行了深部调剖施工方案设计,通过复合深部调剖技术的现场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增油效果。该研究成果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控水增油技术的研究和矿场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文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研究分析了油藏储层物性特点,研究了裂缝发育现状及规律。针对目前油田开发现状研究分析了水驱状况、见水原因及见水对储层的伤害机理,提出了理想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复合深部调剖技术。
(2)对预交联颗粒+水驱流向改变剂深部调剖体系的性能以及颗粒大小与孔喉的匹配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主要发挥“深部调剖”作用,有效封堵大裂缝出水通道,使注入水发生流向改变,显著提高波及效率。
(3)研制出了适合于该高矿化度油藏的缔合聚合物凝胶深部调剖(驱)剂的配方为:缔合聚合物浓度为3500mg/l、有机铬交联剂浓度为130mg/L、缓凝剂为50mg/L、除氧剂为90mg/L以及甲醛为0.185%。研究了堵剂成胶反应机理,对缔合聚合物凝胶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的强度适中,主要发挥“调”和“驱”的作用,有效驱替中小裂缝中的原油。
(4)对预交联颗粒+水驱流向改变剂+缔合聚合物凝胶复合体系的深部调剖机理进行了研究。(5)研究了示踪剂监测技术在盘古梁油藏的应用,在堵剂配方与储层结合的基础上,研究了深部调剖优化决策方法,开发出了优化决策应用程序,可以选择调剖井组,确定堵剂的用量和封堵半径,预测或评价调剖效果。
(6)研究分析了油藏深部调剖设计方案及工艺试验效果,对方案及工艺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
|
|
|
|
1 |
桑来玉;王其春;赵艳;;油井水泥高温缓凝剂DZH-2室内评价与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6年06期 |
2 |
彭小容;王健;韩兴林;袁迎中;;深部颗粒调剖剂在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中的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7年08期 |
3 |
魏娟明;;颗粒型堵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J];钻采工艺;2008年01期 |
4 |
丛连铸;李治平;刘学伟;陈何彬;;致密气藏低伤害压裂液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8年02期 |
5 |
张克铭;耐火纤维炉衬损坏机理[J];工业加热;1991年05期 |
6 |
千载虎,郭灿雄,内藤周弍,田丸谦二;MgO催化剂上甲醇分解反应机理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2期 |
7 |
肖卫东;热分析法研究卤磷阻燃剂的作用机理[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8 |
贺军辉,李妙贞,王尔鉴;曙红双(二苯基碘(钅翁)盐)的光化学初级反应机理的研究[J];科学通报;1995年17期 |
9 |
程德平,何鹰,张兴德,夏式均;仲碳伯胺萃淋树脂吸萃金的性能及机理[J];分析化学;1996年03期 |
10 |
刘富安,余玉江;混合刃钎头的开发及应用[J];矿山机械;1996年08期 |
11 |
郑家燊;二氧化碳腐蚀研究状况[J];断块油气田;1996年01期 |
12 |
起冰翠,薛玉兰;羧甲基纤维素(CMC)对石膏及氢氧化锌浮选性质影响的机理研究[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6年05期 |
13 |
易建军;离子注入对金属材料的改性[J];表面技术;1997年04期 |
14 |
沈耀良,王宝贞;人工湿地系统的除污机理[J];江苏环境科技;1997年03期 |
15 |
林修洲,龚敏,骆素珍;Fe~(3+)对钢铁酸洗的影响及CQH-2缓蚀机理研究[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16 |
郑宗坤;超滤设备的膜污染机理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1997年02期 |
17 |
吕月仙;单电子转移反应与极性反应[J];火炸药学报;1998年01期 |
18 |
庄源益,李辉,袁有才,杨克莲,谷文新;废水处理新技术中的超临界水氧化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3期 |
19 |
黄耀生;铸铁中石墨形成机理的再探讨[J];鞍钢技术;1998年08期 |
20 |
安悦,靖凤梅,叶景岩;无机阻燃剂天然水镁石的表面改性机理[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