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屋脊崩塌落石运动特征及其治理措施研究
【摘要】:青川县关庄镇新华村李家屋脊崩塌危岩体位于四川省青川县关庄镇新华村尹家沟,主要由七处分散危岩体构成。危岩区分别位于李家屋脊山顶元包梁以及山顶东西两面山脊陡坡上。受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灾害体变形较强烈,裂缝明显,现状不稳定。本文在全面系统地认识了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卸荷、地下水及地应力状态等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全面的阐述包括危岩体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危岩体变形失稳模式及分类、危岩体的稳定性计算、崩塌落石的各阶段运动特征、崩塌落石工程治理措施等。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崩塌是一种极为普遍和直观的地质灾害现象,在形成崩塌灾害之前首先具备的前提是具有足够发育的危岩体。危岩体的发育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的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体结构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本文将研究区的影响因素主要归结为侵蚀作用、重力作用、地震作用、暴雨、地下水作用及人类活动等。其主控因素为降雨、地震作用和重力作用。
(2)根据现场大量的勘查测量资料,研究危岩体的变形失稳模式及分类。根据危岩体岩性组合情况及已有的崩塌破坏现象,结合其他不利结构面的组合情况,研究区危岩体的失稳模式,包括滑塌式、倾倒式、坠落式三种类型,在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和明确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和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稳定性计算模型,并进行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3)采用离散元分析软件UDEC对影响危岩体稳定性的裂隙水压进行分析。由分析可知裂隙水对岩体主要挤压破坏,使岩体产生拉裂缝并使结构面在竖向上扩张;在强暴雨作用下,岩体裂隙法向压力不断增大使结构面不断扩张,最终导致崩塌落石灾害发生。
(4)运用动力学、运动学、能量转化等理论,阐明了崩塌落石在各运动阶段的运动特征及计算方法。对崩塌落石的运动路径进行定性计算并与已发生的落石进行比对,验证了计算结果基本准确,能够更好的指导工程实践。
(5)对现有的各类防护体系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比分析,通过对李家屋脊崩塌落石运动特征的综合分析,考虑斜坡高陡且危岩体处于斜坡高处,主动防护措施较难实施,建议对研究区采用拦石挡墙或滚石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