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地震勘探中的多次波分析与压制
【摘要】:曾在陆地勘察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工程地震勘探方法已随着桥梁、码头、大坝等大型建筑的建设,延伸到水域勘察中来。其应用范围较广,主要应用于查明河床覆盖层厚度、水深、基岩面的起伏形态以及断裂构造发育特征等方面。勘探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工作参数的选择、信噪比的提高等。为了达到正确的地质解释目的,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完整的岩土工程勘查资料,研究如何在地震勘探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其勘探分辨率和解释精度,完全必要也相当紧迫。
本文从地震勘探基本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水上地震勘探的地质条件相对于陆上的不同,总结了其优势和劣势,并根据几种常见的地质构造模拟出理论地震响应模型,为实际情况提供理论依据。由于水上地震勘探数据中的多次波干扰比较严重,为了利于多次波的识别与压制,必须要保证数据采集质量,因此,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野外数据采集的布设问题,包括震源的激发强度、震源及检波器的沉放深度、最大偏移距及道间距的选取,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参数选取对数据采集质量的影响,并总结出了最佳参数的选择方法。此外,在野外数据采集中,也面临着定位比较困难的问题,为了达到好的采集效果,就必须采用与陆上勘探不一样的定位方法,现有的GPS定位方法基本能满足勘探的需要,文中也会对现有的定位方法进行介绍。
本文会对多次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特征以及识别做一个论述,对基于几何地震学的滤波方法消除多次波进行介绍,为了尝试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本文采用二维有限差分法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因为大多数多次波的产生是由于自由表面波阻抗较强,使反射波在自由表面附近发生下行反射,向下传播至深部界面发生多次反射而形成,因此压制了这类成因的多次波,即压制了大部分多次波,故模拟出在自由界面上发生下行反射而形成的多次波,利用基于反馈模型的迭代反演,对模拟出的多次波进行压制,效果比较理想,也说明了该压制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波动理论压制多次波的方法在理论上比较完善,在数学模型的试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实际地质情况远较数学模型复杂,因此运算量很大,成本高,目前只在大型油气勘探方面有所应用,还暂时未引入到工程地震勘探中来,由于笔者自身条件所限,仅利用该方法对模型进行了试算,而未将其应用在实际数据的处理中,因此,在实测数据中选择基于几何地震学的滤波方法来压制多次波干扰,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
|
|
|
1 |
姚逢昌;刘雯林;梁青;韩文杰;;横向预测技术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年01期 |
2 |
王庆海,崔占荣;试论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J];物探与化探;1993年05期 |
3 |
崔若飞,朱华荣,耿力,方钢,朱芳香,戚敬华,程建远;地震多元参数综合解释煤层结构[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年03期 |
4 |
梁光河,蔡新平;地震勘探在山东蓬家夼金矿深部预测中的应用[J];矿产与地质;2001年06期 |
5 |
凌云;塔里木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技术[J];中国石油勘探;2003年01期 |
6 |
叶友龙;;卫星遥感影像图在野外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2005年04期 |
7 |
王伟;曹志勇;杨德义;李宇;;黄土塬区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
8 |
;石油工业部在成都召开横波地震勘探方法技术讨论会[J];天然气工业;1982年03期 |
9 |
黄光远,傅国华,邱忠坊;地震勘探问题的一种新模型及其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05期 |
10 |
黄光远,许闻天,傅国华,邱忠妨,杨宝哲;地震勘探的一维反射波成像[J];应用科学学报;1986年02期 |
11 |
金咸熙;;在频率域利用边界元法求解地震勘探中的正反演问题[J];工程力学;1987年04期 |
12 |
欧庆贤;论高分辨力地震勘探——要迅速普及发展高分辨力地震[J];石油物探;1991年01期 |
13 |
陈遵德,傅旦丹;用奇异值分解法估算多道地震记录信噪比[J];石油天然气学报;1993年03期 |
14 |
;新书简介[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3年02期 |
15 |
;石油知识及术语[J];石油仪器;1993年04期 |
16 |
彭绪洲,陈新球;浅层反射地震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1996年05期 |
17 |
倪新辉,刘天放;地震勘探技术预测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带[J];中国煤田地质;1997年04期 |
18 |
于建泓;东滩煤矿铁路东采区构造地震勘探[J];中国煤田地质;1997年S1期 |
19 |
夏勇;;ARAM24—VSR在高分辨率可控震源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1999年03期 |
20 |
罗兵;;用DSP作地震勘探信号实时处理[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