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研究

赵华  
【摘要】:本文以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野外露头、岩芯和录井等资料,探讨了库车坳陷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沉积体系特征和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 根据各种沉积相标志,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研究区的沉积体系类型划分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潮坪-泻湖沉积体系,探讨了各沉积体系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的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古近系-新近系沉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沉积体系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古近纪初期,库车坳陷大体上经历了自西南向东北连续的海侵过程,此后,海水逐渐退出,库车坳陷逐渐向大陆沉积环境转化,变成内陆沉积盆地。库车坳陷受阶段性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古近系湖侵与湖退沉积在纵向上交互出现的特点。新近纪吉迪克组沉积期湖盆水体总体较浅,分布范围很大,几乎整个库车坳陷皆接受了湖泊沉积,以发育巨厚的膏盐湖沉积为特征。 本文在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把研究区古近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新近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并探讨了各层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序对比,画出各连井剖面的层序对比图,并以三级层序为旋回单元,编制了库车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层序-岩相古地理图,探讨了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为古近纪早期,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西侧快速沉降并形成沉积中心,到古近纪晚期和新近纪吉迪克组沉积期,沉积中心逐渐东移。由于长期的剥蚀,湖盆变得更加平坦,湖盆范围逐渐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扩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石文龙;杨波;李慧勇;步少峰;张德龙;陶莉;;沙垒田凸起围区古近系源 ̄汇体系[J];断块油气田;2019年03期
2 朱雯;孙少川;王冬冬;陈梁;刘颖;;结合实际工作讨论层序地层学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以进行中的渤海中西部古近系勘探工作为例[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6年S1期
3 王波波;邵根安;左霖;;水利工程中古近系砾岩抗剪强度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年06期
4 张楠;苑伯超;高翔;向鑫;李伟;;青西古近系目标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8年10期
5 李晓唐;于书友;何家雄;琚宜文;张伟;;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古近系烃源条件及石油地质意义[J];海洋地质前沿;2016年12期
6 张强;饶志华;秦世利;金勇;;南海东部深层古近系高效开发技术探索与实践[J];石油化工应用;2021年06期
7 吕德;谢玉祥;;依兰矿区古近系岩层结构特征及综合隔水性能研究[J];煤矿安全;2020年03期
8 卢玉南;;广西新近系和古近系泥岩工程地质特征[J];广西城镇建设;2014年11期
9 卢玉南;梁俊勋;彭清源;;南宁市区新近系、古近系软弱层的成因及对工程的影响[J];广西城镇建设;2013年11期
10 白兆非;毛丽华;;春光区块古近系储层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6年03期
11 吕成福;陈国俊;梁建设;王琪;李超;张锦伟;杜贵超;李伟;;东海陆架盆地瓯江凹陷古近系沉积演化[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8期
12 吴志强;温珍河;;南黄海前古近系油气地震勘探策略[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06期
13 张锐;纪友亮;孙永娥;;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凸起古近系—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J];煤炭技术;2011年12期
14 邹信波;孙林;匡腊梅;刘成林;任杨;;爆燃压裂联合酸化技术在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的应用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04期
15 刘鹏;;渤南洼陷古近系早期成藏作用再认识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7年01期
16 张天文;李学军;孟杰;;盐池县西南部古近系地下水特征分析[J];科技资讯;2013年33期
17 许荣奎;孙以德;米荣艳;杨志军;;临邑洼陷古近系火成岩形成期次及其展布规律[J];河南石油;2006年02期
18 丁琳;舒誉;蓝倩;朱焱辉;雷永昌;;惠州凹陷古近系恩平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展布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2008年06期
19 王瑞菊;邓宏文;郭建宇;;珠一坳陷古近系典型凹陷类比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艳蕾;朱筱敏;伍炜;杨棵;苏彬;;春光探区白垩系和古近系沉积体系及控制因素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21年
2 肖张波;阙晓铭;贾连凯;秦明静;赵庆;;宽频EVA反演技术在古近系储层预测中的应用[A];第四届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3 张振强;金成洙;;龙江-肇州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岩相条件分析[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显文;蔡文涛;胡晓庆;张宇焜;肖大坤;;渤海古近系中深层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0:油藏地球物理[C];2016年
5 张丽娟;王俊友;李多丽;;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白垩系沉积储层特征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刘学通;刘传奇;赵海峰;周学锋;李文滨;;渤海古近系沙河街组储层精细研究——以渤海M油田为例[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廖远涛;王华;王家豪;刘军;白云风;黄传炎;岳勇;肖力;;黄骅坳陷北部古近系沉积体系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岳龙;李大鹏;;论东营坳陷古近系含油砂岩中金的来源[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2: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科学钻探与地球化学基准论文集[C];2014年
9 刘元晴;周乐;李伟;;莱芜盆地西北缘古近系半固结砂砾岩沉积特征及水文地质意义[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10 李伟同;刘耕武;陈钦保;;应该重视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的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1 刘廷海;韦阿娟;江涛;宋章强;陈延芳;黄雷;;沙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2 廖远涛;王华;王家豪;侯宇光;夏存银;;板桥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3 牛海青;刘化清;韩小锋;;歧北凹陷古近系沙二段物源-沉积体系重建[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册)[C];2015年
14 远光辉;操应长;李晓艳;王艳忠;葸克来;杨田;;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古近系中深层异常高孔隙带特征及成因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5 杜晓峰;徐长贵;宋章强;加东辉;王启明;;渤海古近系局部物源体系研究新进展与应用成效[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6 王健;王凡;王占文;刘星旺;韦钊;;地震-测井解译在库车坳陷古近系盐岩层找钾中的应用[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四)——专题96:中国钾盐矿产基地成矿规律与深部探测技术示范、专题97:中新元古代古大陆重建与盆地原型分布预测[C];2018年
17 于茜;吴奎;边立恩;彭靖淞;王伟;;渤海锦州地区古近系东二下段地震储层预测研究[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8 李永新;刘海涛;柳少波;赵长毅;;渤海湾盆地北部古近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A];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01地质勘探)[C];2018年
19 宋爽;朱筱敏;于福生;袁立忠;刘军;;珠江口盆地长昌-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构造耦合关系[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0 雷振宇;张莉;骆帅兵;帅庆伟;易海;钱星;王衍棠;;九龙江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虹;尼日尔Termit盆地古近系Sokor2组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刘强虎;渤海湾盆地沙垒田凸起古近系“源—渠—汇”系统耦合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3 严锐涛;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低渗透油藏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4 苑保国;霸县凹陷鄚州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沙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周磊;冀中坳陷古近系中深层优质储层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蔡佳;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层序样式和沉积特征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梁金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8 王瑞菊;珠一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隐蔽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王旭影;苏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10 陈莹;歧口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构造对沉积的控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1 牟智全;歧口凹陷深层沙三段地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2 崔周旗;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与隐蔽油气藏勘探[D];西北大学;2005年
13 李森;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混积岩“源—汇—岩—储”一体化优质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20年
14 郭建宇;惠州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隐蔽油气藏勘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5 宋荣彩;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16 徐长贵;渤海海域低勘探程度区古近系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7 秦春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双层构造演化及沉积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20年
18 李全;辽中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充填演化及同沉积断裂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9 魏强;库车坳陷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9年
20 李显义;库车坳陷岩石抗钻特性及扭转冲击破岩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雪;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古近系第四砂组岩性圈闭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盛双占;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南八仙地区侏罗、古近系沉积与储层特征[D];西北大学;2019年
4 李丹丹;迪那1气田古近系低孔低渗裂缝性砂岩储层描述[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杜宣;西江区块古近系地层井壁失稳机理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李晓萌;古近系半成岩地层偏压超深基坑变形规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年
7 刘轩;济阳坳陷长堤地区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8 康荣;尼日尔Termit盆地Koulele三维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巩建强;老河口油田古近系沉积、成藏规律研究及目标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董秀超;方正断陷白垩系—古近系储层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1 周新雨;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营组层序—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2 朱建旭;垦东地区南部古近系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3 纪佳;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14 赵约翰;垦东北部地区古近系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15 谢武仁;渤中凹陷古近系成岩层序与优质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6 朱政源;辽东湾坳陷东北部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17 陈宪保;方正断陷方4井区白垩—古近系沉积微相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8 孙勃;二连盆地古近系磁性地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9 张晓;兰州古近系红层风化的空间效应[D];兰州大学;2020年
20 隋青林;德南地区古近系构造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苏华 通讯员 张文静;红旗油田重现“采油红”[N];中国石油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王维东;胜利油田:创新引领老区高质量勘探[N];中国石化报;2020年
3 本报记者 王建宠;春光探区三大层系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4年
4 汪锐 祝有海 张帅;藏双地1井成功开钻[N];中国矿业报;2019年
5 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代俭科 许晓凤;海上增储再添上产接替阵地[N];中国石化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王毅锴 高潮洪 王志良;气冲霄汉的大发现[N];中国石油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