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

陈昭国  
【摘要】:近几年,在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故此,碳酸盐岩地层油气藏(田)勘探和研究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同时也推动着在川西寻找海相油气藏(田)的步伐。虽然川西地区有大量的二、三维地震资料,但是绝大部分以中、浅层为目标,钻井极少,对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生、聚、运移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勘探研究程度很低。本次研究采用地质与物探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点与面结合、研究过程与勘探动态结合的研究思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依托新一轮针对海相层系的二维地震、勘探井、科探井等勘探实践所获信息,对海相地层的构造、沉积相、储层等进行综合研究,以期在川西地区发现有利的储层及分布规律,指导川西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勘探工作。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呈北东向展布,西以龙门山为界,北至广元、旺苍,东至丹棱、资阳,南至邛崃,面积约20000km2。研究层位:二叠系-中下三叠统。根据本论文设计的研究任务,重点开展了地层、沉积、构造研究、储层预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大量的地层对比、剖面实地观察、钻井、地震剖面的解释研究等工作,对川西地区构造演化和沉积特点进行分析,预测了有利的储层特征及其分布。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及邻区地层的划分对比,进一步完善了该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划分方案。 (2)根据区域沉积相背景、钻井、露头剖面、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内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川西地区二叠纪-中下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演化模式。川西地区主要发育两类沉积体系:一类为缓坡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沉积期;二类为镶边台地沉积体系,分布于上二叠统-三叠系期。 (3)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刻画川西地区二、三叠纪海相碳酸盐岩的有利沉积相展布。晚二叠世-飞仙关期台地边缘相带位于汉旺-江油-巴中一带;嘉陵江-雷口坡期台地边缘相位于扬子西缘的九顶山以东、马角坝-绵阳-德阳-彭洲-大邑一线以西地区。 (4)以模型分析为基础,从地震反射结构分析入手,结合速度分析成果、地震属性分析成果、频谱成像分析,是川西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有效方法技术组合。地震相分析表明:“低频、弱振幅、内部杂乱、丘状反射结构”、“低频、弱振幅、丘状和前积反射结构”、“中频、中-强振幅、断续反射结构”、“低频、中强振幅、叠置反射结构”四种反射结构具有台地边缘浅滩相及台内滩相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地震反射强度、能量分频扫描等属性对岩性特征都有较好的刻画;速度分析认为浅滩储层为“亮点”反射特征,具有进积(或退积)型和丘形叠置的内部反射结构特征。 (5)研究表明,川西地区储层较发育,总体以低孔低渗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小孔细喉为主要特征;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雷三段、雷二段,其次为嘉二段、飞三段;以(藻)砂屑、鲕粒白云岩或中-细晶白云岩的储集物性最好;溶蚀孔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 (6)在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二叠系-中下三叠统地层中,主要发育Ⅱ~Ⅳ类较好~差储层,且多发育在台地边缘相带,分布在川西地区中段和北段地区。从层位上看,本区二叠系栖霞组和茅口组发育Ⅲ~Ⅳ类较差~差储层,而中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及雷口坡组发育Ⅱ~Ⅳ类较好~差储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晏兆莉,王宁霞;川西山区生态恢复与社会性别[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S1期
2 周义辉;;川西地区深井钻井技术应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年01期
3 朱艾斓,徐锡伟,周永胜,尹京苑,甘卫军,陈桂华;川西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活动构造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4 王玲;郑荣周;何飞;樊华;尤海舟;贾程;隆廷伦;刘兴良;;四川西部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9年01期
5 卫增杰;;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的川西地区深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预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1期
6 甘新星;王越之;贾善坡;;海相碳酸盐岩岩石力学特性研究及软件开发[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黄宣镇;;四川的海相碳酸盐岩——硫酸盐岩非金属矿床含矿建造[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93年05期
8 方一平;川西地区水能资源优势、开发障碍及战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9 林金辉,汪灵,邓苗,叶巧明,刘菁,常嗣和,范良明;川西地区微晶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研究[J];矿物岩石;2005年03期
10 许浩,汤达祯,魏国齐,张君峰,吴世祥;川西地区须二段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5期
11 康玉柱;;中国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展望[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1期
12 杨荣军;刘树根;吴熙纯;赵霞飞;;川西上三叠统海绵生物礁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J];地球学报;2009年02期
13 林明安;王士革;范晓岭;卢铖昀;;川西地区低频率泥石流的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1期
14 应紹奋;;川西西康群的时代问题及其在区域构造上的特征[J];地质科学;1965年01期
15 李远图;;川西地区的发现黄玉花岗岩脉[J];地质通报;1988年02期
16 管泽霖,左传惠,吴黎明,王志同;用FFT计算川西地区的高程异常[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93年03期
17 姜世科,孙君;川西地区“8.18”暴雨过程分析[J];四川气象;2002年02期
18 耿新华,耿安松,熊永强,刘金钟,张海祖,赵青芳;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全岩和干酪根的对比[J];地球化学;2005年06期
19 刘华;彭平安;刘大永;林玉祥;;中国海相碳酸盐岩评价中有关有机质丰度下限的几点讨论[J];地质通报;2006年Z2期
20 杨志彬;刘其明;赵勇昌;钟水清;王希勇;;运用测井资料预测川西地区地层压力研究[J];钻采工艺;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连旺;詹自敏;李玉江;叶际阳;;川西地区强震活动对区域应力场扰动的黏弹性模拟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昱;刘启元;陈九辉;姚华建;李顺成;黄慧;郭飚;王峻;齐少华;赵盼盼;;川西地区基于环境噪声的高分辨率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安武;;贵州织金地区晚二叠世煤系上部海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相[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4)[C];1989年
4 牟书令;;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基本规律与勘探前景[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汤良杰;吕修祥;金之钧;李儒峰;邱楠生;刘小平;吴世祥;;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保存机理探讨[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严珍珍;石耀霖;杨长春;吴忠良;张怀;;川西地区强地面运动的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金之钧;;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现状与问题[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杨大志;;体育旅游开发理论在川西地区漂流实践中的运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王俊;周密;;复归与更新——川西客家古镇洛带传统空间形态保护的探讨[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秀考;张旭东;唐玉华;张玉谦;;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认识[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昭国;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方志戎;川西林盘文化要义[D];重庆大学;2012年
3 许国明;川西地区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地质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杨;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及油气勘探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昱;川西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环境噪声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6 秦川;川西坳陷中北部三叠系雷口坡组—马鞍塘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蒋英;川西各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韩翀;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珂;川西青杨组(Section Tacamahaca Spach)不同种的亲缘关系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10 邬云龙;川西地区天然气管线失效分析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利军;川西地区晚三叠世沉积物的古气候意义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卢昶儒;川西林盘植物群落景观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黄瑞;川西地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4 孙大远;川西林盘景观资源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孙明亮;川西地区流体压力演化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4年
6 钟烨;川西重复压裂气井应力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7 瞿子易;川西致密砂岩气藏现今地应力剖面评价软件编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撒莹;川西传统低层住居空间适应性研究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杜浩坤;川西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关利群;四川通江地区二叠系碳氧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华勇;察岩观气:洞开川西致密“气阀”[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明泉 通讯员 蔡涛 沈昭;油地协调给力川西勘探[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孙瑞华;中石化川西气田做好全面复产准备[N];中国化工报;2008年
4 高素英;中石化:川西气田已做好全面复产准备[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陈明泉;川西深层钻获高产天然气[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周怀龙 郑荣 本报通讯员 彭诗章 赵蕾;安县:美丽的“中国院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7 朱彤 李静;中国石化咨询委为川西深层勘探潜力把脉[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欢;新能源的蛋糕要分三层吃[N];四川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扬;江油成厂两大机组恢复出力[N];西南电力报;2003年
10 采写 刘真明 董锐 蒲克刚;春天的约会 郫县邀你过个地道“川西年”[N];成都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