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怒西段多不杂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摘要】:多不杂铜矿床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境内,是西藏地勘局地质五队近年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规模前景的矿床。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多不杂构造岩浆带上。
本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成分,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系统总结了多不杂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性质。研究表明:
1)西藏多不杂铜矿床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多不杂构造岩浆带上,成矿带归属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典型的斑岩铜矿。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其接触带中,下侏罗统曲色组为主要赋矿层,矿体走向南西,倾向南,总体呈较大板柱状。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是活动大陆边缘。
2)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脉状-细脉状构造、块状构造,次为角砾状构造、蜂窝状构造、土状构造、团块状构造、胶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结构、交代结构,次为固溶体分离结构和压碎间粒结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次为辉钼矿、磁铁矿、孔雀石、蓝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等。多不杂铜矿床围岩蚀变特别发育,蚀变类型主要为钾化、绢英岩化、硅化,次为黄铁矿化、粘土化、青盘岩化等。根椐矿床的矿物组合特征,把成矿作用分为岩浆后期、热液期、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又分为磁铁矿-辉钼矿阶段、黄铜矿-黄铁矿阶段、硬石膏-黄铁矿阶段。
3)各类矿石主要发育含子矿物包裹体,次为液体包裹体和气体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和纯液体包裹体相对较少。所测样品的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350~400℃,表明该矿床属于高温热液矿床;不同成矿阶段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明显不同,从磁铁矿-辉钼矿阶段到黄铜矿-黄铁矿阶段再到硬石膏-黄铁矿阶段,平均温度明显下降,由379.4℃→333.6℃→322.9℃。成矿压力主要集中在35×10~5~70×10~5Pa之间,表明该矿床形成压力较高;从磁铁矿-辉钼矿阶段到黄铜矿-黄铁矿阶段压力显著降低,由114.5×10~5Pa→47.9×10~5Pa,而在硬石膏-黄铁矿阶段压力又明显增大为74.8×10~5Pa。成矿流体的盐度主要集中在36~40wt%NaCl.eqv,属于高盐度流体;不同成矿阶段流体的盐度也不一样,磁铁矿-辉钼矿阶段平均盐度为42.8wt%NaCl eq,黄铜矿-黄铁矿阶段平均盐度为36.6wt%NaCl eq,硬石膏-黄铁矿阶段平均盐度为39.3wt%NaCl eq。密度介于1.076~1.095g/m~3;磁铁矿-辉钼矿阶段流体平均密度为1.076g/m~3,黄铜矿-黄铁矿阶段流体平均密度为1.087g/m~3,而在硬石膏-黄铁矿阶段流体平均密度为1.080g/m~3。
4)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_2、H_2O和CH_4,成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代表了一种氧化环境。液相成分主要包含Cl~-、SO_4~(2-)、Na~+、N~+以及少量的Ca~(2+)、F~-,且Na~+和Cl~-离子浓度高,说明包裹体中含有大量的石盐子晶,成矿流体中富含Na、K、Cu、Ca等元素。石英的δ18O值为+6.8‰~+10.3‰,平均值为+8.15‰。相应的δ18OH_2O值为+0.47‰~+3.92‰,平均值为+2.29‰。δDH_2O值为-97.9‰~-76.4‰,平均值为-87.9‰。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
5)通过与国内外著名斑岩铜矿对比,发现多不杂铜矿和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特征及流体性质,显示多不杂铜矿也具备形成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潜力。
|
|
|
|
1 |
M.A.Qlade
,W.K.Fletcher
,徐仲伦;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兰—伐利斑岩铜矿床周围铷和锶的原生分布[J];地球与环境;1975年12期 |
2 |
杨济民,余国强;西裘铜矿勘查模式的初步研究[J];地质与勘探;1990年10期 |
3 |
黎功举;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以川滇地洼系“四层楼”铜矿床序列为例[J];矿产与地质;1991年03期 |
4 |
杨炳滨;新疆北部铜与铜镍矿[J];新疆地质;1994年01期 |
5 |
徐慧;江西铜矿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技术方向[J];江西有色金属;1999年01期 |
6 |
刘家军,李朝阳,潘家永,刘显凡,张乾,刘玉平;兰坪—思茅盆地砂页岩中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0年04期 |
7 |
赵东宏,杨合群,刘玉琳,王方成;甘肃桦树沟铜矿床成矿年龄讨论[J];矿床地质;2003年02期 |
8 |
威尔;帕菲特;;美国犹他州-科罗拉多州里斯本谷地区铀-钒矿床和铜矿床的相似点[J];铀矿地质;1963年03期 |
9 |
王国政;内蒙古安乐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矿床地质;1997年03期 |
10 |
真允庆;论中条裂谷铜矿床的形成时代[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11 |
胡新富;狮子山矿区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条件探讨[J];矿业快报;2001年10期 |
12 |
徐唐光;;江西武山铜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J];金属矿山;2007年09期 |
13 |
廖震文;;滇黔邻区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金矿地质特征对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
14 |
;樹立正确地找礦思想 加速銅礦床的普查找礦[J];地质与勘探;1959年03期 |
15 |
黄甫泽民;石岩;;中条山篦子沟类型铜矿床成矿特征的初步总结[J];地质与勘探;1976年04期 |
16 |
胡受奚;周顺之;孙明志;任启江;;论我国东部与铁、铜矿床有关的中-酸性岩类的成矿专属性[J];地质学报;1979年04期 |
17 |
孙海田,葛朝华,冀树楷;中条山铜矿区电气石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作用的示踪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9年03期 |
18 |
真允庆,杜继盛,刘丽玲,王阳湖;中条裂谷铜矿床的“四代同堂”成矿模式[J];地质与勘探;1992年07期 |
19 |
孙爱祥;江西铜厂铜矿床伴生金银的赋存状态及其分布规律[J];地质与勘探;1996年02期 |
20 |
胡明铭,郑明华,陈建平;藏东玉龙铜矿床似层状矿体成矿物质来源[J];矿物岩石;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