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软土地基中盾构近距离上穿越已建隧道的变形效应研究

瞿婧晶  
【摘要】: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在全国各大城市迅速、大规模的发展,不断出现地铁隧道间相互近距离穿越的现象。已建地铁隧道作为城市的交通命脉,其运营的安全稳定性极其重要。当新建隧道近距离穿越已建地铁隧道时,必然会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层变形,势必会对已建地铁隧道的使用功能和运营安全产生影响,如果应对措施不当可能造成重大损失。而在我国,近距离穿越施工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也没有较明确的规范,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实践。因此,对近距离穿越施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希望总结经验,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建立完善的估算手段、找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为今后同类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以确保盾构的顺利施工和已建地下空间设施的安全使用。 本文以南京明园地下过街通道近距离穿越南京地铁二号线建设项目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盾构近距离上穿越对已建隧道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通过理论分析,认识到盾构近距离上穿越已建地铁隧道所造成的影响是盾构、土体和已建隧道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从地质因素、距离因素、施工因素、结构因素四个方面进行了逐一分析。 (2)对盾构穿越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现场监测和分析,分析研究了上穿越施工引起已建地铁隧道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的特点和原因:竖向位移变形呈抛物线形,变形趋势为先沉降后隆起;水平位移变形呈倒“S”形,变形趋势为盾构推进到达前主要沿隧道轴线方向移动,到达影响区域后以向轴线垂直方向移动为主。断面的变形特点为隧道管片拱顶处的变形小于拱腰处的变形。通过分析净空收敛情况了解支护结构的稳定情况。 (3)采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模拟软件分析了盾构上穿越已建地铁隧道的施工全过程,根据已建地铁隧道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得处了相应的变化规律:地铁位移是以竖向位移为主,水平位移为辅。为进一步研究,模拟净间距分别为0.25D、0.5D、0.75D、1D时盾构上穿越已建地铁隧道的施工全过程,得出结论:相邻隧道间近距离程度越小对已建地铁的影响程度越大。当净间距大于1D的时候,影响已经很小了。模拟当隧道呈空间平行、正交、斜交三种情况时盾构上穿越已建地铁隧道的施工全过程,得出结论:对于竖向位移,平行穿越对已建地铁的影响最大,正交和斜交类似。对于水平位移,正交的影响最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江峰;漆泰岳;吴占瑞;;盾构下穿密集房屋群诱发地表沉降及建筑物变形的影响研究[J];公路隧道;2009年03期
2 李海;;小半径曲线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9年09期
3 黄炜;;地铁盾构法施工新技术浅析[J];中外建筑;2011年08期
4 熊乾;;地铁先隧后站法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12期
5 吴张中;李丽平;陈少华;;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预测分析[J];路基工程;2007年04期
6 彭戢放;杜西岗;李明东;;地铁隧道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施工沉降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06期
7 戚国庆;黄润秋;;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中的地面沉降问题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1期
8 曹国旭;唐文鹏;蔺云宏;;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对铁路股道影响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王振信;;盾构法的现状与展望[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1年02期
10 冯金海;;地铁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的适应性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3期
11 朱改成;;浅谈测量技术在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2期
12 张晔芝;尹盛霖;;下穿高速公路盾构法施工中的路面沉降观测[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11期
13 宋超业;周书明;谭志文;;水下盾构隧道合理覆盖层厚度的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S1期
14 左雄锋;;盾构法在城市过江隧道施工中施工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外建筑;2009年03期
15 顾国明;陈卫平;周铭谦;杨乃刚;;越江隧道泥水平衡盾构泥水输送和处理系统[J];建筑机械化;2010年10期
16 江哲义;;盾构法在城市地铁特殊地段的施工对策研究[J];河南建材;2011年02期
17 徐进;彭雄志;胡伟明;唐浩俊;;基于神经网络的盾构机掘进隧道地表沉降预测[J];四川建筑;2011年03期
18 陈馈;傅德明;吴学松;;盾构技术60年飞跃[J];建筑机械化;2009年10期
19 李桂花;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陷的估算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20 杨保升;软土地层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控制对策[J];铁道建筑技术;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胜利;;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中的问题与防治[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尹清锋;油新华;张峰;邓美龙;石红兵;;盾构穿越在建预筑法车站同步施工技术[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世彦;;杭州软弱土层盾构穿越民房技术措施的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海霞;赵文;王钊宇;于建军;;地铁盾构法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铁;;城市轨道交通上、下行线盾构超越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波;范桂欣;程立忠;;小直径盾构电力隧道工程造价分析与控制[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7 杨琼鹏;;软弱地层盾构始发及到达施工技术[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雪梅;钱新;;盾构小曲率半径下穿多轨道铁路特级风险源的技术[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一辑)[C];2010年
9 杨宏伟;范益群;;盾构输水隧洞双层衬砌受力变形分析[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刚;彭建成;;复合地层盾构刀具磨损分析及优化配置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琳;盾构螺旋输送机承压输送机理研究及控制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滕丽;基于土体力学特性的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监控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3 张海波;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4 赵宝虎;冲击问题实验应力分析与盾构始发反力架监测[D];天津大学;2009年
5 胡俊;高水压砂性土层地铁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方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张远荣;盾构过富水砂层对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张新金;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陈慧;基于无衍射光的盾构位姿测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苏翠侠;基于数值仿真技术的盾构刀盘系统载荷与结构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邓孔书;土压平衡盾构推进系统特性及布局优化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婧晶;软土地基中盾构近距离上穿越已建隧道的变形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何阳;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模拟分析[D];南昌大学;2011年
3 方勇峰;西江盾构项目施工进度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吴盛才;盾构法施工地表高速公路安全监测及稳定性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5 杨三资;10m直径盾构与6m直径盾构引起的土体扰动规律对比研究[D];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012年
6 郭建波;框架桥桥式盾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7 刘涛;盾构穿越引起的既有轨道交通高架线变形及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赵权威;盾构下穿京广线郑州站的地表沉降预计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赵光;盾构近距离穿越既有重叠隧道工程安全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振;某地铁盾构穿越广深铁路桥影响分析及施工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温竹茵 周质炎;盾构法施工隧道的纵向受力分析[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乾铄;我国首条盾构法施工的水下铁路隧道贯通[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孙洪涛;浅议盾构法施工地层移动分析的模糊数学模型[N];广东建设报;2000年
4 张艳;亚洲“第一弯”拆除最后一块板[N];文汇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扬  通讯员 彭力;地铁五号线成功穿越地坛[N];北京日报;2004年
6 记者 刘晶晶;每年满足30公里地铁隧道安装需求[N];首都建设报;2010年
7 通讯员 周广宽 赵晓搏;科技攻关亮点频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8 记者 刘月月 通讯员 刘平 孙肇煌;北京地铁隧道分叉段围岩稳定性及施工技术通过专家验收[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杨光;西安地铁二号线可顺利穿越明城墙下[N];陕西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静媛 刘霄;隧道股份:走出去天地宽[N];国际商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