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龙门山南段铜镍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研究
【摘要】:研究区位于都江堰市灌口以南宝山县与芦山县交界处横跨盆地北西缘和盆周山地南西缘中段,构造上该区位于龙门山褶皱带南段,受次级构造单元“宝兴复背斜”控制,构造控制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宝兴复背斜”核心地层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及宝兴杂岩组成,构造两翼为古生界、中生界时代的地层组成,次级断裂构造活动十分发育,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基础地质工作的全面展开,研究内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如发现中元古界黄水河群的基性岩以及黄铜尖子铜矿点含矿围岩中有大量铜镍矿化说明该区有良好的铜镍矿找矿远景。
本次研究在成矿理论和地球动力学的指导下对研究区内的铜镍矿开展研究工作,研究中广泛搜集区内以往地、物、化、遥及矿产勘查等基础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对研究区铜镍矿资源开展科学的研究和评价,对龙门山南段铜、镍等矿产资源潜力开展深入的研究,为区内远景靶区预测和成矿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石出。
龙门山南段具有良好的成铜镍矿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内发现多处矿点和矿化点。根据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已知矿产分布和矿床成因类型及物化探异常,在研究区内共圈定出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远景区,自北东向南西依次为芦山白铜尖子铜矿成矿远景区、芦山黄铜尖子铜镍成矿远景区、宝兴天主堂铜镍成矿远景区、太平铅锌成矿远景区和芦山火石崖铜镍异常区等4个成矿潜力好的区域,并发现十余处矿点及矿化点,发现了过去曾经被认为属“含铜黄铁矿型铜矿化”均产于黄水河群的绿色变质岩系中的理论;经实地勘察和深入研究发现含矿的角闪岩原岩为基性—超基性岩,这些铜矿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镍矿化,因此本文将从变质原岩恢复及深部找矿入手全面深入的挖掘研究铜镍矿床的成因,区内主要类型为“黄铜尖子”铜矿、“白白铜尖子”铜(镍)矿,其次为“天主堂”铜(含铂族)矿,根据成铜(镍)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区内在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上还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
|
|
|
|
1 |
李百祥,腾汉仁,辛承奇;黑山铜镍矿重磁电异常解释[J];甘肃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
2 |
张学书,秦德先,范柱国,刘光亮;金平地区二叠纪玄武岩与铜镍矿成因关系初探[J];地质与勘探;2004年05期 |
3 |
李建中;铜镍矿深孔钻探若干技术措施[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89年06期 |
4 |
张向文;文美兰;熊健;;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铜、镍矿研究[J];岩土工程界;2009年10期 |
5 |
张兆京;大功率多源充电法在黄山铜镍矿区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1997年05期 |
6 |
三金柱,田斌,雷军文,康峰,秦克章,徐兴旺;新疆东天山新发现图拉尔根全岩矿化岩浆铜镍矿床[J];矿床地质;2003年03期 |
7 |
黄杰,莫江平,唐红松,刘月星;桂北地区铜镍硫化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找矿方向[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11期 |
8 |
袁秀茹;谈建安;王建波;毛振才;;ICP-AES法测定铜镍矿、铅锌矿中铜、镍、铅、锌、钴[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9年01期 |
9 |
邵小阳;孙柏年;李相传;何文龙;李小强;吕晓东;杨永胜;;甘肃肃北黑山铜镍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甘肃地质;2010年03期 |
10 |
王学求;叶荣;;纳米金属微粒发现——深穿透地球化学的微观证据[J];地球学报;2011年01期 |
11 |
吴建平,赖万昌;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喀拉通克铜镍矿井下现场品位测定[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6年S5期 |
12 |
张小路,王钟;大功率 TEM在有色金属矿床深部找矿的3个实例[J];岩土工程界;1999年03期 |
13 |
申茂德;东天山香山铜镍矿区构造特征与成岩成矿[J];新疆地质;2003年02期 |
14 |
何永胜,周瑞华,张文军,党新生;井中物化探方法在喀拉通克硫化铜镍矿床中的应用效果[J];新疆有色金属;2004年01期 |
15 |
;新疆哈密探明大量镍矿储量仅次于金川[J];新疆有色金属;2007年S1期 |
16 |
娄德波;肖克炎;孙艳;李楠;;成矿概率面金属量法在东天山铜镍矿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2010年01期 |
17 |
张向文;文美兰;熊健;;地电化学法在红旗岭铜、镍矿预测中的应用[J];甘肃地质;2010年04期 |
18 |
刘孝善;王声远;;华东某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J];地质论评;1965年04期 |
19 |
铁兵;;我国主要富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J];地质与勘探;1975年07期 |
20 |
周耀华;王发宁;虞长富;;江西锡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特征[J];矿床地质;198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