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山地学景观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贡嘎山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也是青藏板块东缘与扬子板块的交接带,新构造运动活跃,现代冰川特征明显,形成了类型多、品位高、组合性好、分布广泛的地学景观资源。以奇峰雪景、现代冰川、钙华、温泉著称于世,并伴有森林、草原、气象等众多景观以及特色鲜明的藏族风情。但由于保护意识和方法的滞后,在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影响下,许多地学景观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迫切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
当前,以青藏高原为目的地的庞大旅游市场正在自发形成,大量的自驾车涌入高原,给脆弱的高原地区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针对贡嘎山地学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专题研究对保护高原环境,普及地学旅游知识,带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范围和区位特征,阐述了研究的选题依据和意义,提出力图解决的三个概念性问题:从认识方法上,如何更综合的认识和评价地学景观?从发展策略上,如何更可行的对地学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从保护技术上,如何更有效的保护地质环境?针对上述三个问题,论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对贡嘎山地学景观资源的基础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贡嘎山主要的地学景观进行了归类及成景机制分析,并在认识的角度上引入景观美学的科学认知理论以丰富旅游地学的理论方法,为贡嘎山地学景观资源进行了价值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贡嘎山地学景观的主要类型提出了理论性的保护利用方向。
第二部分,在“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的理念指导下,就贡嘎山地区地学景观资源开发状况和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借鉴了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点轴系统、智慧景区等理论,提出了贡嘎山地学景观保护发展的方向和战略。并在此方向下,提出了贡嘎山地学景观保护与开发模式。该模式由信息系统、保护系统、开发系统、提升系统、管理系统五个子系统构建而成,在保持整个模式架构完整性的同时避免混淆和重叠,构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科学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三部分,针对贡嘎山地学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提出采用智慧景区的理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囊括3S技术、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地质环境监测系统,此系统具有可视性、智能性、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弥补传统人工监测的常见缺点,可大幅提升贡嘎山地区地质环境的保护效率,也为资源禀赋相近的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的智能化环境监测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