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牛地气田大17井区上古生界砂体精细刻画

杨辰雨  
【摘要】: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为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供气基地之一,在我国天然气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一个巨大的复合岩性气藏,具明显的“相控储层、近源成藏”特征,并以构造稳定、多层叠合和大面积横向连片分布的气藏特点成为气田的主力产气层位。针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的特点,本论文以现代沉积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以大17井区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对上古生界砂体从宏观发育特征和内部砂体构型差异两个方面进行精细刻画。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在充分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及各类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大牛地气田大17井区6类沉积微相识别标志,对大17井区太原组、山西组及盒1段沉积微相类型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太原组为潮坪沉积相,山西组为三角洲沉积,盒1段为辫状河沉积。在单井及井间沉积微相对比研究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大17井区太原组、山西组及盒1段10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及垂向演化特征。在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基础上,结合岩相、测井相识别方法,确立了大17井区太原组、山西组、盒1段潮坪→三角洲→河流沉积演化过程中发育3种储集砂体类型划分出6种成因砂体类型。其中,太原组潮汐砂坝砂体划分为砂坝主体砂体和砂坝侧翼砂体,山西组主分流河道砂体和次级分流河道砂体以及盒1段辫状河高能心滩砂体和低能心滩砂体。砂坝主体、主分流河道和高能心滩砂体为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均具有光滑箱型-(含砾)粗砂岩的岩相-测井相特征。在不同砂体成因类型划分基础上,通过连井剖面对比,野外露头剖面砂体精细描述,分析了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内部构造特征,认为太原组砂坝主体砂体由多套砂体叠置组成,砂体粒度粗,山西组主分流河道砂体和盒1段高能心滩砂体由多期砂体叠置组成,砂体粒度粗。并结合砂体的物质组合和发育规模对太原组砂坝砂体、山西组分流河道砂体和盒1段心滩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在大牛地气田大17井区首次开展了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三维地质建模,对砂体的三维空间发育特征进行展示。通过小层内砂坝(河道)发育特征分析和河道连井剖面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太原组砂坝及砂坝主体、山西组分流河道及主分流河道砂体,盒1段心滩及高能心滩的发育及分布规律。最终建立了潮汐砂坝砂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心滩砂体发育识别模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功强;孙俊;柴文广;邓钰英;;大牛地气田水平井测井施工工艺及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2 陈利雯;赵永刚;李保华;温伟;;储层综合特征参数预测大牛地气田盒3段产能[J];天然气工业;2009年06期
3 杨智;何生;邹才能;李奇艳;陈召佑;;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成岩成藏耦合关系[J];石油学报;2010年03期
4 何世明;汤明;邢景宝;郑锋辉;邓红琳;周晓红;周怀光;;大牛地气田盒1段气层氮气泡沫钻水平井技术[J];天然气工业;2010年10期
5 周锋德,姚光庆,赵彦超;鄂尔多斯北部大牛地气田储层特低渗成因分析[J];海洋石油;2003年02期
6 严建文;张松扬;黄国骞;;大牛地气田储层测井参数与无阻流量的关系[J];天然气工业;2008年02期
7 罗东明;;大牛地气田沉积相类型与岸线控藏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年03期
8 胡杨;;大牛地气田盒2+3段储层地质建模方法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3期
9 杨懿;姜在兴;张小莉;陈冬;王国亭;;大牛地气田盒3段致密储层控制因素及测井岩相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军鹏;;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沉积背景与沉积古地理演化[J];科技视界;2013年24期
11 唐海发,赵彦超,于广瀛;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地层对比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01期
12 杨大超;;自然伽马能谱曲线在大牛地气田粘土岩类型分析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13 谭梦琦;;鄂尔多斯盆地录井技术实践——以大牛地气田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7期
14 谭梦琦;;大牛地气田山1段储层三维地质建模[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2期
15 王海军;邓媛;段春节;刁宗宝;霍斐斐;洪荆晶;;大牛地气田储层伤害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年04期
16 闫长辉;李正健;郑军;王辛;张俊杰;;大牛地气田低孔低渗气藏合采时机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9期
17 梁月华;詹伟;袁磊;;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储层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4期
18 侯瑞云;刘忠群;;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致密低渗储层评价与开发对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1期
19 李建山;林安邦;甘旭红;;大牛地气田回注井地层敏感性实验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年02期
20 贾会冲;孟军田;;大牛地气田盒2、3段高孔渗储层的形成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松扬;王晓畅;李军;李浩;;大牛地气田重点未动用储量区测井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李良;李仲东;;大牛地气田压力封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袁晓东;蒋云箭;;修正威利时间序列声波方程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苑书金;;大牛地气田致密储层地震描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金强;曲寿利;董宁;周小鹰;;AVO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煤系地层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王付斌;贾会冲;;大牛地气田太原组沉积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郝蜀民;李良;尤欢增;;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与近源成藏模式[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都振川;周继坤;崔永辉;;大牛地气田DF2井施工技术[A];黑鲁石油学会钻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吝文;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2、盒3段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侯国伟;大牛地气田盒2和盒3段河流相储层描述与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李新勇;大牛地气田管材CO_2腐蚀与防腐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4 杨辰雨;大牛地气田大17井区上古生界砂体精细刻画[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谭晨曦;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杜伟;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层序地层、沉积相与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恩来;大牛地气田老区山1气藏气水分布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汤婧;大牛地气田盒3气藏压后储层渗透性变化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孔为;大牛地气田山2段低渗透气藏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旭文;大牛地气田低压气井泡沫排水技术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5 黄巍;大牛地气田氮气泡沫欠平衡水平钻井工艺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翔;大牛地气田盒3段开发地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陈威;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储层特征及气层分级评价标准的建立[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光强;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及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覃伟;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流体特征与天然气运移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薛敬桃;大牛地气田山1气藏产能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世廉;大牛地气田成为重要气源地[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记者 蒋世廉;为大牛地气田建设建功立业[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记者 蒋世廉 通讯员 王克兰;大牛地气田满负荷生产保供气[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记者 马献珍;大牛地气田连续6年实现平稳供气[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马献珍 通讯员 李德明;大牛地气田天然气销售累计超100亿立方米[N];中国石化报;2011年
6 马献珍 付豫蓉;大牛地气田输气能力突破35亿立方米[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李金水;大牛地气田:冲击第二个10亿产能[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王雷;井下气嘴节流技术在大牛地气田应用[N];中国石化报;2006年
9 蒋世廉;大牛地气田开钻首口羽状井[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蒋世廉;大牛地气田锁定15亿产能新目标[N];中国石化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