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涪陵—沿河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

于俊友  
【摘要】:川东南涪陵-沿河地区下志留统缘龙马溪组为黑色页岩发育的重要层位之一,是中上扬子地区有利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叠加改造作用,为了研究页岩气保存条件,本文通过收集前人资料、野外调查采样研究,对该区龙马溪组页岩物质基础、构造演化特征和流体特征进行研究,评价页岩气保存条件,并取得以下认识:涪陵-沿河区域龙马溪组页岩气有良好的物质基础。龙马溪组下段为浅水-深水陆棚,这为页岩提供了良好沉积环境。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一般大于30m,有机质类型属于Ⅱ型干酪根,TOC值分布范围在0.10%~6.65%,均值2.3%;Ro值分布在1.36%~2.97%之间,平均2.22%,表现为高热演化程度;龙马溪组页岩孔渗特征相对较低;龙马溪组下段黑色页岩样品表现为石英含量高-中,粘土含量较五峰组略高,碳酸盐岩含量低;龙马溪组上段页岩样品粘土矿物含量最多,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相对最少。涪陵-沿河地区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叠加改造作用,构造样式及变形强度因区带不同而不同。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4期的构造作用,其主应力场方向如下:第1期NW-SE向;第2期E-W向;第3期NE-SW向;第4期NWW-SEE向。通过剥蚀指数、变形指数、破裂指数、倾角指数及海拔指数等五个表征构造保存条件的指标,定性-半定量地评价涪陵-沿河地区龙马溪组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优选出构造-保存条件的优选区。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分布于四个温度区,这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四期大规模的流体充注,可能与四期强构造运动相关。通过对碳、氧同位素及锶同位素的分析研究发现,流体与围岩的地化特征相差不大,多属同层异位内源性活动流体,层间未发生跨层流动,仅在个别变形强烈或大断裂带附近流体有跨层移动(为外源流体)。泉水及热液矿床基本沿大断裂带附近展布,利用泉水循环深度计算循环深度及推测热储层位,显示大断裂带附近泉水循环深度深达震旦系,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差。流体包裹体特征、碳氧及锶同位素特征、泉水循环深度及热液矿物等多指标,结合构造-保存优选区,综合评价了涪陵-沿河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区涪陵地区保存条件最好,武隆、彭水断褶带也有较好的保存条件,其次为正安叠加断褶带内的道真向斜区,务川、沿河叠加断褶带为龙马溪组页岩气藏保存破坏区,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保存条件逐渐变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杨洪志;;我国首口百万方级页岩气井诞生[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9年03期
2 ;中国页岩气单井日产量创新高[J];录井工程;2019年01期
3 何江林;王剑;余谦;刘伟;葛祥英;苟启勇;邱振;;外源补给型页岩气的发现及油气地质意义[J];石油学报;2018年01期
4 胡庆明;;我国页岩气产量位于世界第三位[J];新产经;2017年09期
5 ;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发展现状[J];水泵技术;2016年04期
6 杨堃;王茜;秦树蓬;杨帆;李新;;中国页岩气勘探新思路[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年05期
7 建信;;我国首个超千亿立方米页岩气田诞生[J];建井技术;2014年05期
8 吴伟;房忱琛;刘丹;;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及挑战[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4年12期
9 ;2020年我国页岩气年产将达300亿立方米[J];地质装备;2015年04期
10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诞生[J];今日科苑;2015年09期
11 何宝庭;;页岩气今年65亿产能目标实现在望[J];地球;2015年07期
12 ;涪陵页岩气田被认定为全国首个优质大型页岩气田[J];江汉石油科技;2014年03期
13 ;页岩气[J];气体分离;2014年04期
14 ;涪陵页岩气田拉开中国页岩气商业开发序幕[J];石油化工应用;2014年08期
15 ;我国首个超千亿立方米页岩气田诞生[J];石油化工设计;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伟鹏;姚军;孙海;樊冬艳;;考虑不同尺度裂缝的页岩气耦合流动模型[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刘秋菊;;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环境法律规制探析[A];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摘要集[C];2017年
3 崔永强;;页岩气成因及页岩气工业[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2: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3:地球化学进展[C];2017年
4 陈卫东;;页岩气招标已过两轮 民企仍在“打酱油”[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5 薛莲;白如雲;刘琦;吕如卉;;页岩气产业发展和环境影响评估的现状和启示[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6 黄毅;张树东;杨小兵;;测井信息在页岩气水平井评价中的应用[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李季;;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及技术发展建议[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付斌;;浅析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金庆花;张大权;翟刚毅;;关于推进我国页岩气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庆芬;张思梦;孟帅;黄晓伟;梅海;;微生物烃检测技术在四川盆地页岩气“甜点”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册)[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逄硕;页岩气储层频散特征的岩石物理描述与频变AVO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贺芙邦;四川盆地涪陵大安寨页岩气“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王义刚;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资源地质风险分析与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孙文峰;页岩储层多尺度结构特征及表征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5 张华;页岩气藏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新方法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6 唐相路;页岩储层多尺度非均质性特征及其与含气性的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7 王朋飞;页岩微纳米孔隙储集能力评价及其控制因素[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8 贾子健;页岩核磁共振弛豫机制与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9 郭龙;页岩气吸附—解吸附的LBM模拟和NMR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0 吴颖;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页岩储层特征及含气性控制因素[D];西北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俊友;涪陵—沿河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田怡萍;页岩爆燃压裂下裂缝扩展模式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3 张琦斌;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建模及物性参数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罗小波;新疆博乐盆地页岩气成藏特征[D];新疆大学;2019年
5 李硕;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与镜质体反射率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6 马勇超;焦石页岩气集气站智能化监控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7 刘义生;页岩气“甜点”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8 董立;Φ73水力振荡器结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9 李小凤;基于灰色系统的页岩气开发水污染指标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10 薛健康;微纳孔隙中页岩气渗流的格子玻尔兹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彦 王燕;国内首个页岩气藏探明地质储层研究启动[N];中国矿业报;2013年
2 记者 刘畅 通讯员 邢伟 吴曦;恩施鄂咸页1井解析出页岩气并点火成功[N];湖北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俞国明 徐徐 王孝祥 王刚毅;从绿色能源畅想到页岩气大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4年
4 记者 项菲菲;我市页岩气年产能突破10亿立方米[N];重庆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张立 吴昊;创新奠定“功勋井”地位[N];中国矿业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刘艾瑛;科技破解“甜点区”密码[N];中国矿业报;2016年
7 记者 王少勇;我国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页岩气油气调查获重大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8 记者 白麟 通讯员 戴莹;献礼国庆 涪陵页岩气田两口新井投产[N];重庆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戴莹;“射”开页岩气库大门[N];中国石化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孙书博;北美:盈利提升活力增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