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地区震旦纪沉积物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摘要】: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地区震旦纪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进行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从而判断其物源和构造背景。从碎屑锆石U-Pb测年的3件样品中获得188组测试数据,显示620Ma(650-550 Ma)、965Ma(1100-900Ma)、1820Ma和2465Ma四个年龄峰值。650-550Ma为泛非事件的特征年龄,虽然此事件在华南地表无明显表现,但反映华夏块体在当时曾经受到过泛非事件的影响;1100-900Ma为研究区最强烈的构造事件,对应全球Grenville期造山作用,其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华夏陆块内部该期的岩浆岩或邻区老地层的旋回沉积;1820Ma对应北部武夷山地区古元古代岩浆岩和变质岩;另外,2465Ma这个年龄峰值则对应华夏古陆核的生长时期。因此,2465Ma峰值区间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华夏陆块内古老基底的再循环沉积;另外本次测试数据中还出现了3颗大于2800Ma的年龄数据,判断其来源于扬子陆块的古老结晶基底。研究区的主要物源区为华夏陆块本身,即研究区的南部和东南部的古陆地区,同时也伴随有来源于扬子板块古老基底的物质。对华夏地块兴国地区震旦纪17个地球化学样品测试分析表明,它们的原岩都是沉积岩。不同地区变质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它们大都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和Eu负异常(δEu为0.37-0.65),K_2O/Na_2O,Th/Sc,Cr/Zr等特征比值显示了中等成熟度和沉积再循环地壳的特点。通过地球化学构造判别图解判别江西省兴国地区震旦纪沉积物的形成构造背景,显示了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以及大陆岛弧多种构造环境,分析其应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利用地球化学物源判别图解以及特征元素比值与已知物源的对比得出兴国地区震旦纪砂岩的源区为上地壳长英质物源区、硅铝质物源区,少部分源区为基性火山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