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成矿带北段成矿多样性分析
【摘要】:
藏东地区处三江构造成矿带的中北段,构造位置独特,矿产资源丰富。
尽管本区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还从未对本区的成矿多样性特征
进行分析。因此,作者在收集大量地质、矿产、物探、化探数据资料的
基础上,对本区成矿的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探索藏东地区成
矿机理,研究其成矿特征做一些有意义的基础工作。
作者首先对本区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解译本区线性构造、环形构
造。在解译中新发现两条北东向隐伏线性构造,认为对本区构造的发育
以及玉龙斑岩铜矿床的形成均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对解译的线性构造
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建立区域地质背景场。
非线性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技术在矿产资源与
成矿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
对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分形的方法研究
矿床与断裂的分布关系,提出矿床在断裂带两侧具有分形分布特征,断
裂两侧1-10km是矿床分布的无标度区,5.9km范围内是矿床的集中分布
带;利用地壳升降系数法对本区地壳的升降程度进行分析,并对地层的
含矿性特征进行解释;研究了本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的混沌特征,
并提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的分形改正模型,效果明显。
通过对本区的成矿多样性特征的分析,作者进行了研究区的矿床时间
谱系和空间谱系分析,总结了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
本区的成矿预测模型。
|
|
|
|
1 |
陶维屏;我国伟晶岩白云母矿床的分布特点及矿脉类型[J];非金属矿;1981年02期 |
2 |
肖启明,曾笃仁,金富秋,杨明跃,阳志芳;中国锑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1992年12期 |
3 |
李雷,马远;滇西金矿初步研究[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4年06期 |
4 |
李孝红;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银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J];岩土工程界;1999年06期 |
5 |
张斌,陈全树,何文平,杨福新;豫陕交界地区钾长石矿产地质特征及开发前景[J];西北地质;2005年02期 |
6 |
卢映祥;刘洪光;黄静宁;张宏远;陈永清;;东南亚中南半岛成矿带初步划分与区域成矿特征[J];地质通报;2009年Z1期 |
7 |
邵积东;王守光;赵文涛;任亦萍;;内蒙古北山——阿拉善地区重要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西部资源;2009年02期 |
8 |
贾斌;刘世伟;;大兴安岭成矿带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
9 |
翟美珍;安赪光;;内蒙古赤峰北部地区成矿作用及多金属矿床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03期 |
10 |
关连绪,李杰美;小秦岭金矿田成矿带新的划分[J];黄金地质;1987年03期 |
11 |
董振生,花永丰;湘黔金汞成矿带地球化学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1992年S1期 |
12 |
杨华,梁月明,王岚;青藏高原东部成矿带地球物理特征分析[J];物探与化探;1988年04期 |
13 |
王广瑞;新疆北部与邻区地质及成矿条件对比[J];新疆地质;1994年01期 |
14 |
付建明;徐德明;陈希清;马丽艳;程顺波;;钦—杭成矿带(南西段)特征与成矿规律[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
15 |
张复新,杜孝华,王伟涛,齐亚林;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响应[J];地质科学;2004年04期 |
16 |
李观富;闽东地区钼成矿带的基本特征[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17 |
张德会;乐华—德兴成矿带成矿作用研究的进展、问题及展望[J];地质论评;1998年05期 |
18 |
杨玲;;新疆三大成矿带迎来11亿勘查投入[J];化工矿产地质;2008年04期 |
19 |
白大明,刘光海;黄岗梁—乌兰浩特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域综合找矿模式[J];物探与化探;1996年06期 |
20 |
王见蓶;新疆西天山汗吉尕多金属成矿带找矿前景分析[J];新疆有色金属;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