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陆相地层研究
【摘要】:
论文研究区域南以拉萨地体北部的措勤盆地为界,北以昆仑山为界的广大地区,地理分布范围为N30-36°,E80-95°,整个研究区的面积为3.0×10~5km~2。其中论文的重点研究部分为可可西里盐地的五道梁群,同时对羌北盆地和措勤盆地的唢呐湖组进行了对比研究。
论文选择青藏高原腹地研究程度最低的可可西里盆地、羌北盆地和措勤盆地的中新世陆相地层为研究对象,野外实测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收集,对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五道梁群和唢呐湖组的岩石学、岩石地层学、沉积相、沉积时代等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旨在对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的沉积环境和气候特征及高原的隆升历史做尝试性探讨。
论文对可可西里盆地中新世五道梁群的典型剖面和特殊岩性剖面进行了分析,并以泥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作为五道梁群的标志层。对羌北盆地和措勤盆地中新世的唢呐湖组剖面作了综合对比,将内碎屑灰岩作为唢呐湖组的标志层。
根据火山岩年龄、化石年龄、ESR测年数据详细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陆相地层沉积的时间序列。由火山岩和覆于其上的羌塘组的年龄限定五道梁群的沉积时间为20-5Ma,五道梁群中发现大量的孢粉和介形虫化石(以Eucypris为主),分析认为它们都是中新世时期的典型分子,因此五道梁群的沉积时间为中新世是无疑的;唢呐湖组的ESR测年数据范围为9-2Ma,代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时期,孢粉和化石都具有中新世时期的特征。因此,论文认为五道梁群和唢呐湖组都是中新世时期的产物。
五道梁群以灰白色、灰黄色灰岩为主,含有砾岩、砂岩,夹有少量泥岩、油页岩和未固结砂泥沉积。唢呐湖组主要发育浅灰色、浅黄灰色碳酸盐岩、碎屑岩,少量泥岩和石膏岩沉积,以碳酸盐岩为主。
可可西里盆地五道梁群碳酸盐岩微相类型主要为泥灰岩相、泥晶灰岩相、泥(亮)晶粒屑灰岩相、粒屑泥晶灰岩相、白云岩相、叠层石灰岩相、核形石灰岩相等7种微相。羌北盆地唢呐湖组碳酸盐岩微相为内碎屑灰岩相、生物碎屑灰岩相、核形石灰岩相、含膏藻灰岩相、泥灰岩相和纯微晶灰岩相等6种微相。措勤盆地唢呐湖组碳酸盐岩微相由内碎屑灰岩相、生物碎屑灰岩相和泥灰岩相组成。
论文重点对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五道梁群和唢呐湖组的岩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根据五道梁群沉积岩相特征及其组合,将五道梁沉积相划分为扇三角洲--湖泊相,以湖泊相为主。羌北盆地唢呐湖组沉积相划分为河流相和湖泊相,以湖泊相为主。措勤盆地唢呐湖组以陆湖泊相为主,划分为扇三角洲、
滨湖相和浅湖相。
由于五道梁群和琐呐湖组主要是一套内陆湖泊相生物碎屑灰岩沉积,因此论
文提出中新世青藏高原腹地为一个大湖泊,形成分布广泛的五道梁群和琐呐湖组
湖相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