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东部中—晚侏罗世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
【摘要】:
论文围绕羌塘盆地东部沉积演化与层序地层两个研究问题,选择中—上侏罗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中—上侏罗统沉积地质以及层序地层两个科学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通过对研究区中—上侏罗统五个组进行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分析,系统进行中—上侏罗统地层学研究,建立了研究区中—上侏罗统完整的地层格架。
(2) 以雁石坪和依仓玛两条重点剖面为基础,开展了中—上侏罗统沉积特征、沉积相等方面研究,认为研究区雀莫错组为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布曲组以碳酸盐缓坡相沉积为主,夏里组为三角洲—潮坪相沉积,索瓦组为混积陆棚—泻湖相沉积,雪山组为河流—三角洲相沉积。
(3) 在中—上侏罗统各组沉积厚度变化研究、物源区分析、古流向分析、沉积相带展布研究和垂直相序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岩相古地理分析并恢复了研究区中—晚侏罗世五个阶段的沉积历史。
(4)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中—上侏罗统进行三级层序的识别、划分和对比。将其划分为2个Ⅰ型层序和3个Ⅱ型层序,对各层序划分了体系域,重点研究了层序地层的沉积特征响应。
(5) 研究表明,中—上侏罗统五个三级层序形成演化对应相对海平面的五次升降变化旋回,并最终结束海相沉积。中—上侏罗统层序地层的形成演化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构造隆升与沉降、沉积物供给以及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
(6) 羌塘盆地与意大利中部中—晚侏罗世剖面稳定同位素响应的对比研究表明,中—晚侏罗世全球海平面表现为在五次升降旋回中呈现上升的总趋势,而在研究区表现为在五次升降旋回中海平面下降的总趋势,区域构造作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共同对研究区相对海平面变化中起到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