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虎跳峡水电站右坝肩复杂变形岩体工程效应研究
【摘要】:
金沙江虎跳峡水电枢纽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州交界处,是金沙江的龙头水库。
岩体工程效应是岩体在工程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工程效应研究是重大工程地质研究问题之一。
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是进行工程效应研究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工程效应研究之前,首先进行了右坝肩复杂变形岩体的变形模式研究。右坝肩复杂变形是压致—塑流拉裂、倾倒—张剪和卸荷—张裂破坏三种变形模式复合作用的结果。
岩性、地形和岩体结构是岩体变形的控制性因素。岩体结构的描述是论文的重点之一,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模拟了结构面的空间分布和使用矢体理论研究了块体的组合形态。同时,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坝肩岩体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工程效应分析分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坝肩变形及抗滑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包括了边坡随机块体稳定性和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两部分,分别对其进行了块体接触有限元分析和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坝肩工程效应分析主要采用了二维接触有限元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结合,传统评价手段与计算技术的结合。
|
|
|
|
1 |
王运生,王士天,李渝生,许模;虎跳峡地区新生代以来应力场演化及断裂新活动性探讨[J];矿物岩石;1998年S1期 |
2 |
聂勇,于火青,赵增海;金沙江虎跳峡水电站开发建设的战略意义[J];水力发电;2004年06期 |
3 |
辛能元;;开发水电:缓解我国能源压力的当务之急[J];广西电业;2006年05期 |
4 |
邓玉堂;神州拾贝[J];国防科技工业;1998年10期 |
5 |
杨振;华家鹏;张耀宾;狄立勋;杨永辉;;虎跳峡水电站可能最大洪水(PMF)地区组成研究[J];水文;2006年02期 |
6 |
徐文杰;胡瑞林;曾如意;;水下土石混合体的原位大型水平推剪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
7 |
甄新练;;姚振炎到滇西北视察[J];云南水力发电;1992年02期 |
8 |
途人;;小桥流水人家 天堑险峰天涯[J];汽车时代;2002年09期 |
9 |
汪永晨;洪水与水坝[J];读书;2004年12期 |
10 |
曾庆利;张西娟;杨志法;;云南虎跳峡“滑石板”岩质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成因[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3期 |
11 |
谭儒蛟;胡瑞林;刘衡秋;李志祥;曾如意;;虎跳峡工程区松散堆积体原位直剪试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6期 |
12 |
徐文杰;胡瑞林;岳中琦;谭儒蛟;李仁江;曾如意;;虎跳峡龙蟠右岸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
13 |
王军;倪骁骅;白福忠;;基于曲面拟合的复杂变形测量[J];机床与液压;2011年02期 |
14 |
朱华蓓,赵刚;复杂变形中单一应变因素的测量[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5 |
廖欣;混凝土中粉煤灰工程效应的估算和分析[J];粉煤灰;2001年02期 |
16 |
单子恩;;虎跳峡[J];航海;1984年03期 |
17 |
吕海波,汪稔,赵艳林,孔令伟;软土结构性的工程效应[J];土工基础;2003年02期 |
18 |
冯文凯,石豫川,刘汉超;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高边坡特征及其工程效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8期 |
19 |
赖跃强;修建虎跳峡枢纽的重要性及对坝址选择的建议[J];湖北水力发电;1996年03期 |
20 |
高磊;张升峰;;大渡河某泥石流沟形成机制及其工程效应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