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煤层气井数值模拟研究

郭大浩  
【摘要】: 本文分析了煤层气的储集、运移的机理,建立了煤层气井的三维两相数学模型,考虑了煤层气从基质表面进入开采井筒所经历的解吸、扩散和渗流三个过程,模型中引入了Langmuir等温吸附定理,Fick第一定律来考虑煤层气的解吸和扩散,用IMPES方法求解该数学模型;编写了源程序建立计算机模型,实现了这一复杂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利用曲试1井数据进行了该井的历史拟合和产量预测,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将R/S分析方法(Rescaled Range Analysis)应用于煤层气井气、水产能趋势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一种用于煤层气井气、水产能拟合与预测的动态模型——GM(1,1)等维递补模型;实例表明,R/S分析和GM(1,1)等维递补模型为煤层气井气、水产量的预测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盛初;美国煤层气地面钻井开发技术[J];中国煤层气;1995年02期
2 李安启,路勇,李祜佑;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问题剖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9年03期
3 杨立雄;美国煤层气产业成功发展浅析[J];中国煤炭;2003年10期
4 张艳玉,魏晓霞;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发展趋势[J];河南石油;2001年02期
5 赵明鹏,陈敏,钟显亮;煤层气井巷开采方法的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1996年01期
6 傅雪海;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10期
7 艾传志;杨虎;王芝银;;煤层气洞穴完井顶板塌落数值模拟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刘国壁,张惠蓉;煤层气勘探开发和增产技术[J];新疆石油地质;1994年01期
9 梅世昕,李志刚,刘茂燊,陈为龙;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6年04期
10 那世平;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方兴未艾[J];当代矿工;1996年02期
11 郭本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勘探项目浅析[J];中国能源;2000年08期
12 陈兆山;阜新盆地刘家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产出特点[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3 吴孟君;煤层气与石油工业[J];河南石油;1995年02期
14 高哲荣,于晓丽;煤层气藏采出水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技术[J];天然气工业;1997年01期
15 杨毅,杨坚,孙茂远;技术进步促进美国煤层气工业发展[J];中国煤炭;1997年04期
16 J.克洛斯;美国圣胡安盆地南部欠压水果地组煤层气非富集区煤储层特征研究[J];中国煤层气;1999年02期
17 宁正伟,柴美德,张宝庆;阜新王营子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探讨[J];天然气工业;2000年06期
18 赵黔荣;贵州西部煤层气开发前景分析[J];贵州地质;2001年01期
19 舒秋贵,张建兵;国内外煤层气的钻采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8期
20 吴俊;;关于煤层气体热力学理论和若干参数计算的研究[J];煤炭学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保山;张新民;;用典型曲线计算煤层气资源量[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建光;叶建平;唐书恒;;注CO_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模拟实验研究[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光宇;;提高煤层气采收率途径的探讨[A];山西省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勇;彭卫东;;SCB60煤层气钻机的研制[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陶明信;;煤层气地球化学与资源类型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赵孟军;宋岩;苏现波;柳少波;秦胜飞;洪峰;;煤层气聚气历史研究及其地质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徐会军;王保玉;周东;;晋城矿区煤层气储藏特征及开发前景[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8 黄述森;;山西省沁水煤田沁源区块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富集的地质因素分析[A];2006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董全庚;;煤层气与西部开发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冯三利;张遂安;胡爱梅;马方明;张秉铭;丛连铸;吴建光;范华;孙晗森;郭本广;黄圣祥;樊生利;李安启;;煤层气压裂工艺技术研究[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2 张冬丽;煤层气定向羽状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3 王起新;阜新盆地煤层气储运规律及资源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4 朴香花;大连湾海域氨氮、磷酸盐及藻类生长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赵治国;燃油喷雾与多孔介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内燃机中应用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孙茂盛;泡沫流体冲砂洗井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唐军;近岸波浪场的缓坡模型数值模拟及波流场中污染物输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刘洁;天山上地幔对流与造山运动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9 赵云鹏;深水重力式网箱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赵铮;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爆炸压实和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大浩;煤层气井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任冬梅;煤层甲烷气藏输运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3 李芳;煤层气井电潜泵排采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付玉;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丛连铸;煤层气井用高效低伤害压裂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韩保山;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7 姚艳斌;基于GIS的华北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郭威;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燃用变组分煤层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陈玲侠;韩城矿区空间数据库建立及在煤层气评价中的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10 彪仿俊;建筑物表面风荷载的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仑 通讯员 郎亚娟;每天百万立方米煤层气被点天灯[N];中国煤炭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仑 通讯员 郎亚娟;沁水煤层气安全开发路漫漫[N];中国煤炭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萍 本报通讯员 龚奕丹;洁净新能源 还一片蓝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4 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宋薇;港华煤层气液化项目一期工程投产[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5 刘涛;单独挺进煤层气[N];中国煤炭报;2008年
6 记者 李仑 通讯员 郎亚娟 陈杰斌;山西五家煤层气探采企业被叫停[N];中国煤炭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孙郁瑶;我国大力推进煤层气抽采利用[N];中国工业报;2009年
8 莆阳;煤层气变为资源新贵[N];中国石化报;2009年
9 李治山;我国首次自主煤层气空气反循环动力造穴井试验成功[N];经理日报;2009年
10 郭沁栋 于海亮;山西将建全国最大煤层气液化项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