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系化学地层学
【摘要】:化学地层学是近三十年兴起的学科,是地层学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地层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化学地层同样具有地层划分与对比等方面的意义。白垩纪在地质历史中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海相白垩系主要分布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该带以定日—定结—岗巴断层为界分为南带和北带,南带以定日、岗巴地区为代表,北带以江孜地区为代表,本文以江孜地区床得剖面为代表,论述了其化学地层学特征以及不同层段地球化学变化规律。
前人对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系做过一系列研究,由下而上可以分为五个岩石地层单元:黑层、白层、硅质岩段、红层和滑塌层。前人在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得出前三者为缺氧沉积,而红层形成于富氧环境。本次工作在此基础上,详细地记录了岩石的颜色特征,并系统地研究了床得剖面地球化学方面特性,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了加密,使之达到一个较高的分辨率。更清晰地反映出从黑层、白层、硅质岩段及红层地球化学指标变化规律,并依据不同地球化学指标,以床得剖面为代表,对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系进行了化学地层划分。具体工作主要包括TOC、CaCO_3、常量元素含量、漫反射光谱学特性,并分析了样品中铁氧化物组成,得出床得剖面白垩纪地层具有以下特征:
TOC含量具有明显的旋回性,从黑层至硅质岩段可划分出十次旋回,而红层由于TOC含量极低,不具有旋回性特征,在黑层顶部,TOC含量达到峰值。
CaCO_3含量以白层最高,黑层底部、硅质岩段及红层CaCO_3含量极低,整体而言,CaCO_3含量规律性不明显。
铁、铝、钾、磷、镁、铊等含量变化特征相似,黑层顶部出现一次骤升,在红层平均含量达到最高,而硅含量变化与此相反,锰含量低,变化不明显,钠、钙等含量有较大的变化幅度。
FeO含量与全铁含量变化曲线近负相关,造成在红层内Fe~(3+)/Fe比值显著升高。
沉积物可见光反射率与颜色密切相关,黑层和红层平均可见光反射率低,而白层和硅质岩段高,反射率也与铁含量相关。铁含量以及Fe~(3+)/Fe升高,对于黄、橙、红等波段反射率上升。同样,样品中漫反射光谱特与多个地球化学指标有关,钙含量高,平均
|
|
|
|
1 |
陈曦;王成善;胡修棉;黄永建;;西藏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系铁赋存状态及古海洋意义[J];地质学报;2008年01期 |
2 |
顾知微;论我国非海相侏罗系与白垩系的分界和白垩纪中事件[J];地层学杂志;1982年04期 |
3 |
马蒂尔,陈丕基;“陆相白垩系对比”(IGCP245)介绍[J];古生物学报;1986年04期 |
4 |
李祥辉,王成善,万晓樵,陶然;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侏罗-白垩纪地层层序及地层划分[J];地层学杂志;1999年04期 |
5 |
王立成;王成善;李亚林;魏玉帅;;藏南地区海相白垩系富有机质沉积的影响因素浅析[J];地学前缘;2009年05期 |
6 |
戎嘉余;国际会议消息[J];地层学杂志;1983年03期 |
7 |
罗修泉,李佩贤;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代研究[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7年03期 |
8 |
彭守涛,李忠,黄宝春,刘涛,王清晨;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磁性地层划分[J];科学通报;2005年19期 |
9 |
李建忠;冯心涛;朱同兴;庄忠海;潘忠习;邹光富;;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古地磁新结果[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
10 |
严德天;王华;王家豪;王清晨;;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J];沉积学报;2006年06期 |
11 |
康立明;任战利;崔军平;崔营滨;石耀东;李彪;石磊;;松辽盆地北部宾参1井白垩系烃源岩的认识和评价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
12 |
张维忠;陈寿铭;曲洪晔;赵淼;;西藏北部申扎地区的海相白垩系[J];吉林地质;2008年02期 |
13 |
马超;王成善;陈曦;黄永健;;藏南晚白垩世旋回地层学研究:以定日贡扎剖面为例[J];地学前缘;2009年05期 |
14 |
任凤楼;柳忠泉;王大华;张交东;刘汝强;;南美奥连特盆地16区块构造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评价[J];海洋石油;2010年01期 |
15 |
孙高远;胡修棉;王建刚;;藏南江孜县白沙地区宗卓混杂岩:岩石组成与物源区分析[J];地质学报;2011年08期 |
16 |
刘耀光;;松辽盆地三个天然气藏的气源对比[J];天然气工业;1989年02期 |
17 |
康竹林;英买力7号油气田下第三系和白垩系油气藏发现的启示[J];中国石油勘探;1996年02期 |
18 |
王大锐,白玉雷,赵治信;塔里木盆地海相古生界化学地层学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1期 |
19 |
蔡雄飞,章泽军,张志,顾延生;古鄱阳湖白垩纪盆地辫状河砂坝的发现[J];地层学杂志;2001年02期 |
20 |
李国彪,万晓樵,丁林,刘文灿,高莲凤;藏南古近纪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沉积响应[J];沉积学报;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