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大岗山地区断裂特征及活动性研究
【摘要】:拟建的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花岗岩中发育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断裂,它们对大坝的工程稳定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了解区域地层、岩石、构造背景和格局等基础上,结合对坝区地层、岩石和构造的详细调查研究,采用现代构造解析的原理和方法,对研究区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变形特征、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了研究区断裂活动性的特征。
研究区断裂的发育和空间分布与辉绿岩脉关系密切,规模小,优势产状为南北走向、西倾、中-陡倾角,以脆性变形为主。
通过对地形地貌、石英形貌、断层岩和水热活动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的断裂不具有活动性。特别是石英形貌分析结果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说明研究区内的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是早更新世—晚上新世。
通过有限单元模拟可知,因此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状态是最大主应力轴б_1方向为东西向,应力大小是50Mpa;最小主应力轴б_3的方向为南北向,应力大小是10Mpa。
|
|
|
|
1 |
谢振福;谢顺胜;陆清;蔡水库;林品荣;;地球化学方法在琼北地区探测隐伏断层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8年06期 |
2 |
环文林;时振梁;杨宝仁;;中国活动断层和古地震专题讨论会概况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01期 |
3 |
;临汾盆地活动断层与地震遗迹[J];山西地震;1986年02期 |
4 |
孙竞雄;吕恩茂;曹德民;宗淳虎;;费林图解在苏北变质岩构造解析中的应用[J];江苏地质;1987年03期 |
5 |
杨承先;活动断层的地震灾害效应[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1年02期 |
6 |
王恩宁,黄震芳;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小区划[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7 |
汤爱平,董莹,文爱花;工程场地中活动断层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J];世界地震工程;1999年01期 |
8 |
薛建;黄航;张良怀;;探地雷达方法探测与评价长春市活动断层[J];物探与化探;2009年01期 |
9 |
王志辉;韩立国;贺文静;周积响;;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优势[J];城市地质;2011年01期 |
10 |
陈桑;;华南沿海地区活动断层标志研讨会在厦门召开[J];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09期 |
11 |
赵明鹏;构造解析法在矿井地质构造预测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12 |
戴传固,杨大欢;黔东南地区构造特征[J];贵州地质;2001年01期 |
13 |
华金玉,侯贵廷,刘锡大;1730年北京西郊6(1/2)级地震发震构造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4 |
陈艳;严小敏;李细光;;濑劳龙庄断裂特征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5 |
陈蜀俊,刘锁旺,姚运生,李先福,祝启坤;两郧断裂构造解析与第四纪滑动速率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3期 |
16 |
刘维亮;吴德超;谷曼;;四川雷波马家河坝逆冲断层研究[J];世界地质;2006年01期 |
17 |
索书田;贵州巴金区三叠系极低级变质岩系构造解析[J];地学前缘;1995年02期 |
18 |
姚卫浩;侯贵廷;郭文生;刘锡大;王树元;孙靖;;呼和浩特区内活动断层的超低频电磁波探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9 |
姚卫浩;侯贵廷;郭文生;刘锡大;王树元;孙靖;;呼和浩特区内活动断层的超低频电磁波探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3期 |
20 |
王华林;耿杰;;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断裂的某些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199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