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石棉县大岗山地区断裂特征及活动性研究

王春山  
【摘要】:拟建的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花岗岩中发育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断裂,它们对大坝的工程稳定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了解区域地层、岩石、构造背景和格局等基础上,结合对坝区地层、岩石和构造的详细调查研究,采用现代构造解析的原理和方法,对研究区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变形特征、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了研究区断裂活动性的特征。 研究区断裂的发育和空间分布与辉绿岩脉关系密切,规模小,优势产状为南北走向、西倾、中-陡倾角,以脆性变形为主。 通过对地形地貌、石英形貌、断层岩和水热活动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的断裂不具有活动性。特别是石英形貌分析结果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说明研究区内的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是早更新世—晚上新世。 通过有限单元模拟可知,因此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状态是最大主应力轴б_1方向为东西向,应力大小是50Mpa;最小主应力轴б_3的方向为南北向,应力大小是10Mpa。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振福;谢顺胜;陆清;蔡水库;林品荣;;地球化学方法在琼北地区探测隐伏断层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8年06期
2 环文林;时振梁;杨宝仁;;中国活动断层和古地震专题讨论会概况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01期
3 ;临汾盆地活动断层与地震遗迹[J];山西地震;1986年02期
4 孙竞雄;吕恩茂;曹德民;宗淳虎;;费林图解在苏北变质岩构造解析中的应用[J];江苏地质;1987年03期
5 杨承先;活动断层的地震灾害效应[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1年02期
6 王恩宁,黄震芳;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小区划[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7 汤爱平,董莹,文爱花;工程场地中活动断层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J];世界地震工程;1999年01期
8 薛建;黄航;张良怀;;探地雷达方法探测与评价长春市活动断层[J];物探与化探;2009年01期
9 王志辉;韩立国;贺文静;周积响;;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优势[J];城市地质;2011年01期
10 陈桑;;华南沿海地区活动断层标志研讨会在厦门召开[J];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09期
11 赵明鹏;构造解析法在矿井地质构造预测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12 戴传固,杨大欢;黔东南地区构造特征[J];贵州地质;2001年01期
13 华金玉,侯贵廷,刘锡大;1730年北京西郊6(1/2)级地震发震构造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4 陈艳;严小敏;李细光;;濑劳龙庄断裂特征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5 陈蜀俊,刘锁旺,姚运生,李先福,祝启坤;两郧断裂构造解析与第四纪滑动速率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3期
16 刘维亮;吴德超;谷曼;;四川雷波马家河坝逆冲断层研究[J];世界地质;2006年01期
17 索书田;贵州巴金区三叠系极低级变质岩系构造解析[J];地学前缘;1995年02期
18 姚卫浩;侯贵廷;郭文生;刘锡大;王树元;孙靖;;呼和浩特区内活动断层的超低频电磁波探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9 姚卫浩;侯贵廷;郭文生;刘锡大;王树元;孙靖;;呼和浩特区内活动断层的超低频电磁波探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3期
20 王华林;耿杰;;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断裂的某些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周地;;活动断层的工程地质评定[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2 张研;;委内瑞拉卜拉高莱斯三维工区断裂特征再认识[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墨宏山;;断层泥测年的年代意义及其在活动断层研究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乔计花;陈爱萍;任镇寰;;重力异常的分形及在珠江三角洲活动断层解释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许才军;江国焰;汪建军;刘洋;龚正;;基于多种大地测量资料的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系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导之;罗胜年;;用航天图象研究郯庐断裂庐江地区活动断层[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李述靖;刘刚;;念青唐古拉走滑断裂带与藏东平行双剪切—推覆构造系统的遥感构造解析[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8 王润华;薛虎;;下扬子地区中生界古地磁及其构造解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8)[C];1989年
9 张宏伟;卢国斌;郭嗣宗;;分形理论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杨景春;郑文涛;李有利;段烽军;;1927年古浪8级地震极震区活动断层和构造地貌[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慧;通海隧道区域构造发育规律及其发震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翟慎德;胶莱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形成条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3 吴子泉;潍坊城市地震活动断层三维精确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刘兵;静电场对铝合金的作用效应与机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陆关祥;造山带复杂结构构造区遥感——构造综合解析[D];西北大学;2002年
6 马鸣龙;Mg-Y-MM-Zr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7 魏齐龙;铝锂合金的析出相、各向异性与静电场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马立成;庐—枞火山岩盆地深部构造作用与成矿[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9 唐方头;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10 闻久成;辽宁核电厂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D];吉林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山;石棉县大岗山地区断裂特征及活动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2 齐婷;城市地区活动断层的地表破裂带与强变形带的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张燕飞;云南省会泽县金红地区构造解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西宁;磁场、电场时效处理对含稀土铝锂合金断裂特征的影响[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白光顺;云南会泽矿山厂—待补构造带断裂构造解析及构造应力场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乐;川南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构造解析[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赵保强;青海省多禾茂地区南北向断裂特征及成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夏同星;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构造解析[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9 田振兴;北黄海盆地断裂特征及其深部构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苏蓉;滁河断裂特征研究及其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罗沙 于跃;2020年前,完成对地市级以上城市“活动断层”探测[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苏轩 潘锁良;查明南京市活动断层[N];中煤地质报;2007年
3 记者于莘明通讯员曹菲;50精兵详查青藏线活动断层[N];科技日报;2002年
4 程平;加强地下活动断层研究 为城市防震增设“保险”[N];建筑时报;2006年
5 记者 赵凡;青藏铁路开通后仍需加强冻土和活动断层监测[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记者 赵凡;冻土和活动断层,青藏铁路开通后仍需加强监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于莘明;兰州城下到底有没有活断层?[N];科技日报;2007年
8 杨蕾;献策灾后重建功能空间布局[N];四川政协报;2008年
9 于莘明;兰州城下有没有活断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蔡虹;中国城市的地震“体检”[N];北京科技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