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静校正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问题是一个长期未得到很好解决的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困难的课题。因为难度大,研究工作少,国内外参考文献也不多。随着我国地震勘探向沙漠、黄土高原、山区等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发展,这个难题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为此,本文就这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对于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问题,现有的基于初至波的静校正方法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初至波的拾取问题。在这些地区,初至波往往受到干扰,变化较大。现有的自动拾取方法的精度和速度无法适应这种复杂的条件,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的初至波自动拾取方法。这种方法提高了拾取的精度和速度,为复杂地表地区的初至波静校正方法研究创造了条件。
在复杂地表条件地区,地形起伏很大,低速带横向速度变化也很大。而地形的起伏和低速带介质速度分布的横向变化,使不同的检波点上所接收到的地震波的到达时间出现的延迟变得复杂,反射波时距曲线受到很大的畸变,从而给地震资料的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在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的静校正方法几乎都是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地表一致性假设认为,近地表低速带的速度远远低于其下方地层的速度,地震波在低速带内认为是沿垂直方向传播的,不同类型的地震波都认为是沿同一路径传播的,即在同一个炮点或检波点处,所有地震波的延迟时间都是相同的。但在近地表的地质情况复杂地区,低速带厚度和速度变化很大,往往与地表一致性假设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地表一致性静校正与不作地表一致性假设的实际静校正(为叙述方便,简称为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之间存在着较大偏差。本文研究了这种偏差及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偏差的大小,并对改进方法提出了初步建议。为了研究地表一致性静校正与非地表一致性假设条件下的实际静校正之间的偏差,并为提出新的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打下基础,本文研制了将折射波、反射波、透射波同时进行射线追踪的模型正演方法(简称为多波场地震波射线正演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提出了基于边缘检测的初至波自动拾取方法。鉴于初至时间是许多静校正方法的基础,因此本文对如何提高自动拾取初至的精度的方法进行了研
|
|
|
|
1 |
朱生旺;;近地表速度菲涅耳带初至层析反演[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6期 |
2 |
贾敏;;对比讨论常用三种静校正方法的优劣[J];知识经济;2010年14期 |
3 |
李福中,邢国栋,白旭明,白玉山,周开军;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年06期 |
4 |
林伯香,孙晶梅,刘清林;层析成像低速带速度反演和静校正方法[J];石油物探;2002年02期 |
5 |
张荣忠;单联瑜;;层析成像技术在静校正中的应用[J];国外油气勘探;1998年04期 |
6 |
耿玉岭,张少岭;利用多次覆盖记录细致提取静校正参数的方法探讨[J];物探与化探;1989年02期 |
7 |
张钋,刘洪,李幼铭;射线追踪方法的发展现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1期 |
8 |
郑祝堂,张朝峰,曹凯,胡雅杰,杨春红,赵瑞祥;塔里木盆地阿东区块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探讨[J];河南石油;2003年S1期 |
9 |
徐广民,王华忠,范华,辛可峰,吴国忱,陈猛;复杂介质常梯度射线追踪方法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3期 |
10 |
肖泽阳;唐成鸽;刘厚裕;;沙丘曲线静校正应用效果分析[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年01期 |
11 |
杨锴;杨顺军;刘宜文;;山前地震数据处理中不同基准面校正方法比较[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
12 |
刘振宽,吴永刚,刘英杰,于晶;利用初至波走时速度成像进行近地表静校正的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S1期 |
13 |
孙宏志,宁书年,李毅;陆地声纳静校正方法[J];地质与勘探;2000年06期 |
14 |
解铁亮;地震资料现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石油仪器;2000年03期 |
15 |
徐涛,徐果明,高尔根,蒋先艺;复杂介质的折射波射线追踪[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6期 |
16 |
温书亮,朱宏彰,沈丽丽;海上多分量地震资料静校正[J];中国海上油气;2004年05期 |
17 |
孔剑冰,庄道川,高雁,郑宇清;塔里木盆地沙漠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静校正和去噪方法[J];物探与化探;2005年03期 |
18 |
尹纪超;任萍;;射线追踪中介质模型的光滑问题[J];山西建筑;2008年28期 |
19 |
吕晓春;单娜琳;顾汉明;马灵伟;;浮动基准面下静校正对速度分析精度的影响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
20 |
聂勋碧
,罗安合
,何玉春;短周期性质的自动统计静校正研究[J];石油物探;198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