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沉积学研究
【摘要】:本论文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储层沉积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岩芯、薄片鉴定等资料,针对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类型与展布,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与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成岩作用类型与序列,孔隙类型与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特征与分布规律等方面展开了系统深入研究,最后对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
研究区上石炭统太原组至下石盒子组划分为大陆沉积体系组、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和海洋沉积体系组等3个沉积体系组,包括湖泊三角洲、海陆过渡三角洲和有障壁海岸等3个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海陆过渡三角洲类型为河控三角洲,有障壁海岸为潮坪、障壁砂坝沉积。
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分析,详细研究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的特征,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研究,进而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上述基础上,以中期层序上升半旋回相域为单元系统编制了不同时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详细讨论了古地理演化过程中的砂体分布规律,认为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配置、砂体展布特征和河道的分布与迁移均与基准面变化存在密切联系。
以大量薄片鉴定结果的分析为依据,结合其它测试分析资料,详细研究了储集砂岩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认为,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上古生界储层物性的主导因素。其中破坏性成岩作用以压实、压溶、胶结作用为主,而早期的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是对储层孔隙起建设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塔巴庙地区储集砂岩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特征,并且弄清了成岩相的平面分布特点。
通过对沉积(微)相、高分辨率层序、层序—岩相古地理、成岩作用和孔隙类型以及储层物性分布等各项研究的综合分析,搞清了储集层及其物性的分布规律,并对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
|
|
|
1 |
陈克勇;张哨楠;胡永章;丁晓琪;;塔巴庙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及控制因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2 |
张学例;布伦庙地区上古生界储集层特征及评价[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
3 |
刘玉梅;于兴河;李胜利;陈建阳;白振华;杜维伟;;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北部长4+5~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对储层影响[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4期 |
4 |
曾伟;黄继祥;;川东嘉二段(T_1j~2)储层概念模式[J];岩相古地理;1996年05期 |
5 |
刘新社;周立发;侯云东;;运用流体包裹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J];石油学报;2007年06期 |
6 |
武文慧;黄思静;陈洪德;李智武;赵俊兴;;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硅质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J];古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
7 |
丁晓琪;张哨楠;葛鹏莉;万友利;;鄂南延长组绿泥石环边与储集性能关系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
8 |
龚业超;蒋锐;;碳酸盐成岩作用对碳酸岩储层的影响——以胶结作用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4期 |
9 |
魏柳斌;陈洪德;朱平;赵俊兴;苏中堂;;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盒8段南北储层差异性对比[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
10 |
袁志祥;陈洪德;陈英毅;;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高产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1 |
李仲东;郝蜀民;李良;惠宽洋;过敏;王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与天然气的富集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4期 |
12 |
王京;赵彦超;刘琨;王家豪;;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酸性+碱性”叠加溶蚀作用与储层质量主控因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3 |
陈冬霞,王兴志,李凌,庞雄奇;鄂尔多斯盆地佳县—子洲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J];古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
14 |
王兴志,李凌,方少仙,陈冬霞,扬满平,付锁堂,周树勋,于忠平;佳县—子洲地区太原组砂体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15 |
孟军田,贾会冲;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06期 |
16 |
张晓莉;谢正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层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6期 |
17 |
杨超华,吴东平,吴春萍;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低渗透气层测井解释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1年S1期 |
18 |
高先志,廖鲁海,王立武;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储藏系统形成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
19 |
曹忠辉;王建淮;郭建民;;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特征[J];断块油气田;2006年02期 |
20 |
曹忠辉;程少林;;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粘土矿物及敏感性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