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沉积体系、层序地层与储层评价
【摘要】: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精细分析,认为延长组长8-长6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镇原-泾川地区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运用比较沉积学,首次认为鄂尔多斯湖盆西南缘延长组沉积期具有“盆大水浅、河长坡缓”的特点,为一种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前缘的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相对不发育。
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将本区延长组划分为一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三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长8-长7属于LSC2,长6-长4+5属于LSC3,长8-长6又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该区长8-长6的等时地层格架,首次运用中期基准面旋回等时地层格架对该区进行沉积微相的编图,并对层序地层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通过泥岩夹层中粘土矿物转化、镜质体反射率及自生矿物特征等资料对成岩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8成岩强度高于长6,镇原地区成岩强度高于泾川,长6在泾川地区成岩阶段应为晚成岩阶段A期,在镇原地区应为晚成岩阶段B期,而长8应为晚成岩阶段B-C期。首次应用测井资料计算产层的相对渗透率,结果表明运用测井资料计算的相对渗透率可以精细刻划储集层的产液情况。对不同可容空间下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与河道宽度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归纳总结出高可容空间和低可容空间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与河道宽度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岩心观察、密集采样,结合试油资料,总结出该区已发现油气的分布规律:长8油气主要富集于高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量条件下,经强水动力淘洗改造下的坝顶席状砂;而长6油气主要富集于低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量条件下,经强水动力淘洗改造下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探讨了形成这两种优质储层和能够捕集油气所必需的条件,并指出了下一步勘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