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热力学计算和溶解实验模拟研究

张萌  
【摘要】: 本论文将水—岩相互作用模拟(即热力学理论模拟计算和溶解模拟实验相互结合的方法)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骨架组分的溶解、自生矿物的沉淀及其与次生孔隙形成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热力学数据库和溶解实验数据库,为沉积盆地储集岩的水—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提供了可对比与借鉴的基础资料。 对储层砂岩来说,岩石基本组成、尤其是骨架组分为埋藏成岩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埋藏前组成的差异对成岩作用、对砂岩初始孔隙度、以及原生孔隙的改造和次生孔隙的发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砂岩岩石在埋藏前组成,也就是确定进行水—岩相互作用模拟研究的实验对象,作者创建了砂岩的计算机自动分类识别系统,使大数据量砂岩的分类命名统计变得更加地准确而快捷,并且消除人为误差的可能。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砂岩埋藏前组成、自生矿物类型和孔隙构成研究的基础之上,确定合理的沉积盆地水—岩相互作用模拟研究的实验对象,设计了埋藏成岩过程有关反应的反应物和可能的生成物,并通过热力学相平衡原理,建立了碎屑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各种骨架颗粒(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以及铁镁暗色矿物中的辉石、角闪石等)在酸性介质条件下发生溶解的固体—流体相化学反应热力学计算模型,并获得了相应的热力学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储层砂岩中主要造岩矿物(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以及铁镁暗色矿物中的辉石、角闪石等)在埋藏成岩过程的酸性介质条件下发生溶解的热力学习性进行了论述。 在热力学模拟计算的基础之上,进行20个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以有机酸作为溶解介质的储层砂岩骨架颗粒(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以及铁镁暗色矿物中的辉石、角闪石等)的水—岩相互作用的溶解模拟实验,包括:4个钙长石的溶解实验、8个辉石的溶解实验和8个角闪石的溶解实验,获得了溶解模拟实验前后全部参与实验矿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全分析数据、扫描电镜照片,以及介质流体在实验过程中化学参数pH值的检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铁镁暗色矿物、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酸性介质条件下的溶解习性。 对储层砂岩主要造岩矿物在成岩过程的酸性介质条件下发生溶解的水—岩相互作用模拟研究的地质意义进行了阐述,即从热力学理论模拟计算和溶蚀模拟实验的结果,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砂岩在埋藏成岩过程的酸性条件下各种骨架颗粒(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以及铁镁暗色矿物中的辉石、角闪石等)发生溶解的水—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以及溶解过程与温度、压力等地层条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物埋藏前组成、自生矿物沉淀、次生孔隙形成机制、以及重要的成岩作用进行了合理解释,并为储层质量预测提供正确的热力学和化学实验理论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东明;陈舒薇;张广权;;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相与天然气富集规律的再认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3期
2 戴世立;;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热成熟史模拟[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2期
3 王峰;陈洪德;赵俊兴;陈安清;苏中堂;李洁;;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二叠系层序界面类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年01期
4 米敬奎;张水昌;何坤;;群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在油气源对比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5 闫相宾;周小进;倪春华;朱建辉;徐宏节;欧阳睿;蒋永福;张欣国;;华北-东北地区海相层系烃源特征与战略选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3期
6 ;近刊题录[J];海相油气地质;2011年03期
7 陈泽升;;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二岩段顶部煤层煤相特征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8期
8 梁晓伟;王海红;牛小兵;王成玉;冯胜斌;;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多勇;张勃;张耀宗;张建香;刘艳艳;;鄂尔多斯盆地旧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10 刘良刚;罗顺社;伍媛;刘启亮;;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延长组长4+5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年01期
11 高建武;;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地区古构造应力场模拟与裂缝储层有利区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2 淡卫东;程启贵;牛小兵;王成玉;梁晓伟;辛宏刚;;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13 仲圆;;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剥蚀厚度恢复综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4 张抗;;中国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新领域(代序)[J];地质通报;2011年06期
15 师磊;卢双舫;李吉君;王雪飞;;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0期
16 蒋生武;杨飞;周晓军;李宁;;利用X射线衍射作全岩分析研究沉积体系特征[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8期
17 陈芳萍;石彬;李荣西;王敏;;姬塬地区长4+5油藏成藏期次的流体包裹体证据[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4期
18 张国东;于波;蔺彦芳;王泉波;;鄂尔多斯盆地西区油田旦巴区长4+5储层沉积微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19 王勇;井亚洁;李媛;徐鹏;;反九点菱形注采井网的边角关系[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0 周韬;王满;荣毅;;湖相白云岩与海相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乔;耿安松;张小莉;柳益群;;煤成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及成藏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李剑;罗霞;单秀琴;马成华;张水昌;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文瑞;何自新;杨华;付锁堂;付金华;韩申庭;席胜利;范正平;孙六一;刘新社;侯云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规律及勘探技术成果简介[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杨磊;刘池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测井层序地层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郑和荣;胡宗全;;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成藏条件对比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陈开远;朱红涛;张志琳;李刚;李谦;吕明胜;;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沉积模式及其天然气勘探意义[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罗霞;李剑;单秀琴;马成华;刘锐蛾;张永昌;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吴志强;何拥军;;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河道砂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9 彭平安;帅燕华;宫色;邹艳荣;;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成气的产生、充注及与现今气藏的比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金亮;常象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机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文慧;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砂岩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斌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盒8、山1段物源与沉积相及其对优质天然气储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9年
3 郭德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王国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物源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严云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区上古生界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明瑞;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主要含气砂体沉积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米敬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运聚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8 过敏;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付少英;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及其分子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10 付金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D];西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测井层序地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雷开强;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3 曾庆猛;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4 王玉环;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前陆区上古生界沉积—储层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5 刘新社;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盆地分析模拟[D];西北大学;2005年
6 黄培培;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西组二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胜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点及开发对策[D];西北大学;2010年
8 刘贤;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上古生界物源分析及意义[D];西北大学;2010年
9 王世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与泥页岩的孔隙性和含气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10 朱俊;与不整合有关的源藏空间关系及其成藏过程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军校;石油科学家张文正 梦想花开鄂尔多斯盆地[N];中国石油报;2010年
2 袁伟秦伯平 彭旭峰;东部大气田:榆林起狼烟紫气从东来[N];科技日报;2007年
3 李新玉 鹿爱莉;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能源集中勘查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记者 王少勇 通讯员 卢进才;鄂尔多斯盆地有望开辟油气新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谭晔;专家把脉鄂尔多斯盆地[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记者  王健生;我国首次探明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补给量[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张新民 通讯员 刘学民 张丽;党旗飘扬在鄂尔多斯盆地[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通讯员 王玉梅;鄂尔多斯盆地最大三维野外采集圆满结束[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江其勤;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天然气勘探潜力可期[N];中国石化报;2011年
10 张抗;“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新层系[N];中国石化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