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分布研究

高红灿  
【摘要】: 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研究对象。首先,将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构造演化都纳入特提斯构造域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川西坳陷为一个继松潘—甘孜大型周缘前陆盆地褶皱回返后,在其上所叠加发育的陆内前陆盆地,从而将四川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周缘前陆盆地阶段(T_(3m)-T_(3xt))、中期陆内前陆盆地阶段(T_(3x)~2-J_(3p))和晚期萎缩衰亡阶段(K_1-E_2);其次,通过地层基准面旋回分析与对比,提出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香溪群”的对比方案,并依次相应于须二段—须六段将须家河组划分为5个长期旋回层序,每个长期旋回层序又进一步划分为3-4个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以各长期和中期旋回层序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的四川盆地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表明,须家河各时期的沉积相带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从盆地边缘至中心依次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形成以川中古隆起为中心,被川西前渊坳陷、川东北前渊坳陷和渝东-川东南克拉通坳陷半包围的“三坳围一隆”的沉积格局。最后,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学科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体的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 另外,通过对四川盆地内不同类型的次级盆地的研究,得出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不同的层序充填样式。①前陆盆地两侧具极不对称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在盆缘冲断带一侧,随着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增强,沉积物供给量与可容纳空间呈正比同步增大,但沉积物供给量总是大于至远大于新增的可容纳空间,从而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另外,由于其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其低位体系域相对发育,而高位体系域则因后期暴露剥蚀而保存不完整。在前隆斜坡带一侧,层序的充填样式主要受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影响,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主要受盆缘冲断带构造活动远端效应的间接控制,其沉积物供给量则表现为与可容纳空间成反比变化的趋势,总体上以发育细碎屑沉积为主。由于其构造活动不强烈,河道下切侵蚀弱,故低位体系域不发育,而高位体系域相对发育。前陆盆地的沉积中心位于靠近冲断带一侧的前渊坳陷内。②克拉通盆地两侧表现为相似且对称的层序充填样式,低位体系域不发育,而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均发育。其沉积中心位于克拉通坳陷的中部。③构造活动期以形成储层为主,而构造平静期以形成生油层和盖层为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子恩;;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源岩产烃强度的时空变化[J];天然气工业;1989年06期
2 盛贤才;梁西文;何文斌;刘晓宇;肖传桃;;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层序地层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3期
3 杜敏;汪三谷;万茂霞;张琦;王兰生;;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判识[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7年02期
4 何天华,廖乘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划分、对比及印支运动对油气的控制[J];四川地质学报;1985年00期
5 陈辉;田景春;蒋裕强;游李伟;张翔;康建威;;川中地区须二、四段湖相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意义[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5期
6 付冠;张良华;袁志华;陈波;;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谢继容;李国辉;唐大海;;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4期
8 曹烈,曾焱;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油气系统[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5期
9 施振生;金惠;郭长敏;谢增业;朱秋影;;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二段测井沉积相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3期
10 谢继容;李国辉;罗凤姿;;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1 杨磊;温真桃;宋洋;;川东上三叠统气藏保存条件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2期
12 刘俊英;陈重樑;;四川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和早侏罗世下益门组轮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学报;1992年01期
13 苟宗海;;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双壳类动物群[J];岩相古地理;1998年02期
14 申艳;谢继容;唐大海;;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及展布[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3期
15 曾道富;曾学思;;四川盆地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的研究[J];天然气工业;1987年04期
16 李登华;李伟;汪泽成;杨家静;;川中广安气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分析[J];中国地质;2007年05期
17 王兰生;陈盛吉;杜敏;张鉴;谢邦华;李子荣;;四川盆地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2期
18 陶庆才;四川盆地晚三叠世煤系地层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88年04期
19 黄继祥;朱仕军;曾伟;李先荣;岳宏;宋华清;;川中—川南过渡带上三叠统天然气聚集的储渗体圈闭模型[J];天然气工业;1996年03期
20 张金川;聂海宽;徐波;姜生玲;张培先;汪宗余;;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廷清;黄勇;;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段沉积环境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3 王东升;;四川盆地黄卤与黑卤的起源[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0)[C];1990年
4 周志斌;;发展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于汇津;贾孝红;王绪本;;四川盆地地温资料数据库[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李耀吾;;利用四川盆地西坡实施南水北调是最佳方案[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徐明;朱传庆;单竞男;胡圣标;;四川盆地钻孔地温测量与大地热流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9 ;四川盆地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探明千亿方大型整装气藏[A];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进展和十大地质科技成果[C];2009年
10 于汇津;李庆阳;;四川盆地前震旦系地层与地热的关系[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忠;四川盆地红层岩体主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高红灿;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3 库丽曼·木沙太;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气藏成藏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王毛毛;龙门山南段活动断层相关褶皱与四川盆地地震灾害风险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5 汪华;四川盆地中西部中三叠统天然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杨克明;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张运波;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盘昌林;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梁西文;中扬子区晚三叠世—新近纪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黄文明;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盆地模拟关键参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维宸;四川盆地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格架与构造演化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汪晴川;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胡罡;川东北部罗家寨构造带飞仙关组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5 方珂;明代四川省急递铺的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屈燕微;四川盆地主要密度界面正、反演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毕珍;四川盆地森林土壤的有机碳氮存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8 陆晓芳;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反演四川盆地主要构造界面形态[D];西北大学;2011年
9 刘文磊;四川盆地P-T天然气资源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高金尉;四川盆地西南地区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动力学背景的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杨栋梁特约记者 李传富;西南油气田蜀南气矿6项成果荣获年度科技创新奖[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姜永育本报记者 王飞;灰霾之谜[N];四川日报;2007年
3 紫茵;廖昌永:从四川盆地到世界舞台[N];音乐周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陈其珏;中石油再携外资勘探国内气田[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周泽山;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屡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1年
6 周泽山;翘望“飓风”卷走“忧虑”[N];中国矿业报;2003年
7 记者王孝祥 张学斌 通讯员石文斌;元坝地区勘探再获重大成果[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成都市第一农科所高级农艺师 屈小江;四川盆地蔬菜保护地载培的发展方向[N];四川科技报;2000年
9 记者 邹衍 林雪峰;川商:走出去,天外是个天[N];经理日报;2006年
10 宋开文;飞机增雨 旱区解渴[N];四川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