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介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随着地震工程和能源地震勘探的深入发展,为了较精确的描述地下含流体多孔介质,引入双相介质理论。Biot(1956a、b,1962a、b)奠定了双相介质波动传播理论的基础。Biot孔隙介质弹性波理论是建立在宏观水平上的,在具有粘弹性的流体饱和的孔隙介质中,声波传播的Biot线性弹性理论基于以下几点假设:(1)微细孔隙尺寸远小于地震波波长;(2)变形很小;(3)流体相在整个介质中是连续的,而不连通的孔道可视为固体骨架;(4)固体骨架是弹性的;(5)孔隙介质具有统计上的各向异性,另外还忽略重力的影响。地震数值模拟是研究地下复杂介质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有有限元、有限差分和虚谱法等,本文重点介绍了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法的原理、实现方法。在对无边界介质的地震数值模中,没有引入边界将会影响数值模拟的精度,因此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边界条件。在熟练掌握正演原理及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若干符合实际的介质模型进行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应用实例分析了各正演模拟参数对模拟的精度及效率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在保证正演精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正演效率。本文通过波场快照分析各复杂介质模型的波动方程响应,进一步加深对复杂构造波场传播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双相介质模型的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隙流体的存在、固体和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弱化或硬化岩石的力学属性,从而引起声波或弹性波速度的频散和振幅的衰减,并产生第二类压缩波,裂缝或裂隙的定向分布、岩层的旋徊性沉积、应力场的定向排列,都会引起传播速度的各向异性、横波发生分裂等重要现象。
|
|
|
|
1 |
周辉;徐世浙;刘斌;;波动方程数值模拟[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
2 |
马啸;杨顶辉;;求解波动方程的哈密尔顿型辛算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
3 |
张洪川;朱星亮;徐志东;;相位突变的复数证明[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4 |
耿伟峰;王尚旭;王润秋;;ADPI法在波动方程地震正演中的应用[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
5 |
阮图南;祝玉灿;郑志鹏;;T.D.Lee波动方程—QCD Schrdinger方程[A];Physics of Glueballs and New Hadron State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
6 |
阮图南;孙增灼;祝玉灿;;T.D.Lee波动方程的QCD生成泛函[A];Physics of Glueballs and New Hadron State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
7 |
马延路;周蕙兰;;一个基于SEM求解波动方程的MATLAB实现[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8 |
王昭;李斌;;用直观的现象和简单的推导引出光的波动方程[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
9 |
贾晓峰;王润秋;胡天跃;;求解地震波波动方程的任意差分精细积分法[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
10 |
陈伟;;波动方程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