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GIS支持下的考古探测综合解释系统

李海蓉  
【摘要】: 随着科技考古的不断发展,无损探测考古已成为考古研究的一种先进方法和手段,它可以在不开挖的前提下了解地下文物的埋藏情况,对文物的发掘和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无损探测技术的多样性,无损探测数据具有多源、多维、多尺度的特点,因此,如何对无损探测数据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分析是推动考古发展的基础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因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为无损探测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文是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高新技术在古文化遗存无损探测与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资助下完成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以考古探测数据为基础建立的一套针对探测考古的数据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多种方法综合解释的多功能地理信息系统。 论文针对传统考古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分析了系统需求,阐明了基于GIS技术的考古探测综合解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对常用数据库、软件平台及开发语言的分析和比较,系统选用Oracle XE作为属性数据库,并在Visual Studio.NET环境下采用Intergraph公司的GeoMedia控件实现了系统的组件式开发。实例分析部分结合金沙遗址考古探测实例,建立了金沙遗址考古探测数据库,实现了对多种探测方法的综合管理和分析,完成了系统的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行,功能设计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文综合运用GIS技术、组件式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同时结合探测考古自身的特点,通过计算机予与实现,拓展了现有技术的应用领域,该系统的实现对科技考古、文物保护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鄭振鐸;;在基本建設工程中保護地下文物的意義與作用[J];科学通报;1954年09期
2 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序言[J];史学集刊;1956年01期
3 劉啓益;;清除考古學研究中的資產階級思想[J];考古通讯;1955年02期
4 夏鼐;;考古调查的目标和方法[J];考古通讯;1956年01期
5 柳晋文;;新疆考古的新生力量正在壮大[J];考古通讯;1957年02期
6 ;考古通讯目录索引(1957年第1期至第6期)总第13期至第18期[J];考古通讯;1957年06期
7 H.塞尔·奥查夫;柯宁;;蒙古人民共和国和硕柴达木地方的考古工作[J];考古;1959年12期
8 ;考古珍闻[J];北方文物;1983年04期
9 刘庆柱;李毓芳;;1982—1983年西汉杜陵的考古工作收获[J];考古;1984年10期
10 依旭;;兩千六百年前最大古墓重見天日[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6年10期
11 常任侠;;中国艺术考古工作的新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12 楼宇栋;;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1987年)[J];文博;1988年05期
13 郝思德;刘晓东;;黑龙江省近十年来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J];黑河学刊;1989年02期
14 ;“本刊专稿──香港考古”编后记[J];考古;1999年06期
15 窦世强;;介绍一品前所未见的“半两”[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3期
16 ;最新考古揭示——项羽没烧阿房宫[J];晚报文萃;2004年03期
17 种建荣,雷兴山;周公庙遗址甲骨坑H1发掘记[J];文博;2005年01期
18 吴立军;肖玉军;;浅谈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J];江汉考古;2006年03期
19 杨华山;李峻;;南水北调中线水域考古新发现述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20 郁郁;;千年舍利函 开启之前慎思[J];风景名胜;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苹芳;;考古工作与文物保护[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2 罗宗真;;我和六朝考古——回顾六朝考古工作五十年[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陶复;;建筑考古三十年综述(1949—1979)[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三、四辑)[C];1982年
4 乌恩;;内蒙古中南部考古工作在北方青铜文化研究中的地位[A];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5 张忠良;王峰;富锡良;;综合物理探查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研究[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6 王仁湘;;边疆考古与民族考古学[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马俊才;;郑、韩两都平面布局初论(纲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魏坚;;居延考古新进展[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史念海;;汉魏洛阳故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李建武;;安阳洹北商城的发现及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鑫;综合地球物理考古方法的应用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顧莉丹;《考工记》兵器疏證[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志友;早期秦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李刚;唐兰的青铜器及铭文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梁涛;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晓达;秦始皇至汉武帝时代对“天下”观念的视觉艺术形塑[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8 单育辰;楚地战国简帛与传世文献对读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黃鶴;西周有銘銅器斷代綜覽[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新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古学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淑杰;协助界定考古地层边界的测试报警系统的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苗丰;散见汉代陶文集录[D];复旦大学;2012年
3 靳峰;考古文物绘图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4年
4 张翼;基于GIS的秦陵考古信息系统实现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5 卢亚东;秦宫殿建筑形制与技术特点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6 张婧文;山东省文物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刘晓媛;案板遗址2012年发掘植物遗存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田博宇;基于.Net平台的田野数字考古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武俊华;论东太堡文化[D];山西大学;2010年
10 陈立飞;基于.Net平台的田野数字考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普查办;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积极开展水下文物普查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记者 陈洪镔;汕头“南澳Ⅰ号”出水成批铜器物[N];汕头日报;2010年
3 记者 曾建兵 通讯员 孙旭晖 黄煜情;平潭海底首次打捞出五代青瓷[N];福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龙军;长沙铜官窑遗址考古工作启动[N];光明日报;2010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李存信 王丹;大河口M1实验室考古的思路及技术路线与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曾江;盗墓贼的中秋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琴 本报实习生 葛琼洁;王頠:在清贫寂寞中坚守[N];广西日报;2010年
8 晨晨;高健斌:“今天不说话”的“讲坛狂生”[N];福州日报;2010年
9 ;承传中华文明之光 彰显陕西人文魅力[N];陕西日报;2010年
10 马文宽;一次峰回路转的调动[N];中国文物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