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数值模拟及波场特征分析
【摘要】:
本文围绕地震波数值模拟及波场特征分析问题,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高阶有限差分法,分别使用声波方程、弹性波方程、双相介质纵波方程、Biot方程、BISQ方程和改进BISQ方程,系统地实现了地震波在地质模型中传播的数值模拟,并对模拟所得的波场快照和单炮记录以及介质分界面上的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下介质参数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的影响,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从基本的适用于单相介质模型的声波方程和弹性波方程出发,使用高阶有限差分算子对波动方程进行离散化,并进行了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对典型的地质模型中波的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波场特征分析。
其次本文进一步对适用于双相介质模型的双相介质纵波方程、Biot方程、BISQ方程和改进BISQ方程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双相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规律的研究,验证了BISQ理论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并结合国际上最新的改进BISQ模型,和Biot模型和BISQ模型进行了模拟对比和分析,从而确定了改进BISQ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最后本文基于Zoeppritz方程和双相介质AVO方程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方程组,推导出了典型的储层—盖层分界面、盖层—储层分界面和两种致密岩层分界面等的双相介质AVO方程组,并推导出了双相介质参数和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孔隙度和流体类型之间的关系,为双相介质AVO理论走向实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同时对地震波在上述分界面上垂直入射的特殊情况提出了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简单表达式,验证了其正确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
|
1 |
韩翀;李正文;;基于改进BISQ模型双相介质波场数值模拟[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2期 |
2 |
李勇;陈洪德;许多;李琼;雷宛;;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油气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3 |
孟庆生,何樵登,朱建伟,王德利;基于BISQ模型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波数值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2期 |
4 |
李信富;李小凡;;伪谱法地震波场数值模拟[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5 |
张璐,印兴耀,孙成禹;双相介质的AVO正演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
6 |
张如林;楼梦麟;;基于FLAC3D的斜入射地震波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
7 |
韩华,章梓茂,魏培君;双相介质二参数反演的同伦方法[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
8 |
韩华,章梓茂,汪越胜,魏培君;双相介质波动方程孔隙率反演的同伦方法[J];力学学报;2003年02期 |
9 |
王红艳;潘效军;唐婵;;圆管内液态金属磁流体的一种迭代数值模拟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
10 |
席道瑛,张斌,易良坤,李娟;双相介质中应力波的衰减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
11 |
周清强;刘远志;;基于改进的BISQ地震波储层参数反演[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4期 |
12 |
何雅玲;李庆;王勇;唐桂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工程热物理应用[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
13 |
孙卫涛,杨慧珠;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传播的三维不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
14 |
孙卫涛,杨慧珠;地形构造中地震波传播的非对称交错网格模拟[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4年07期 |
15 |
魏洪泉;魏国华;;永3区块油藏模型粘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16 |
何兵寿;张会星;范国苗;;双程声波方程逆时深度偏移[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年02期 |
17 |
武刚;许永忠;杨芝林;陈世仲;赵吉祥;;地质异常体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与精度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年03期 |
18 |
赵凤文;;双相介质半空间中瑞利波的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19 |
戴世坤;双相介质中震电效应和震电波场传播特性[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年04期 |
20 |
张聿文,刘学伟,姚长利;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AVO属性交汇图识别天然气水合物(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