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第二文化习得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丁清梅  
【摘要】: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正日益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焦点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已随之产生,或着眼于语言,或着眼于文化,或着眼于语境。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出发,着力研究隐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第一章简要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关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对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就文化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以下三个问题值得探讨:第一,第二文化习得在习得者身上究竟体现为怎样一种过程?第二,第二文化习得的结果怎样?第三,第二文化习得与跨文化交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文化人类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及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以上三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和理论依据。 第二章从文化的定义,结构,特点以及第一文化习得过程诸方面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三章重点论述第二文化习得的模式,过程和结果。在已有的第二文化研究基础上,作者提出第二文化习得模式。第二文化习得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种:一、习得不存在问题和困难的部分,即对第二文化的吸收;二、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取舍和选择;三、第一文化与第二文化的场合化,即把不同的文化观念应用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四、第一文化与第二文化的融合,即两种文化观念的交融。第二文化习得是一个不同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是在原有的语言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完全独立的新的语言系统;第二文化习得则是一个业已存在的系统的扩展和改变,而不是发展出一个与原有的第一文化系统完全不同的新系统。故而,第二文化习得的结果一般不会是完全融入目的文化。第二文化习得是一个双向过程,在此过程中,习得者在保留本族文化的一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同时,习得目的文化的一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正如习得者对本族文化价值观的保留程度有所不同,习得者对目的文化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习得程度也有所不同。 第四章通过分析第二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讨论了第二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作为第二文化习得的最大障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冲突和差异同时构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难题。较之于因对目的语的掌握的水平较差而遭遇的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和失败,由文化因素,特别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引起的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和失败有时会更令交际者感到受挫和不安。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如民族中心主义,刻板印象和偏见,主要根植于隐蔽文化(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中。同时,正是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使得第二文化习得相当复杂和困难。 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外语教学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即认为语言习得能自然而然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怀疑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直线对应关系,并结合以上关于第二文化习得理论的探讨,在第五章设计了实证研究,旨在验证作者提出的两个假设:(1)外语技能水平高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一定强。(2)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敏感度。 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文化习得若未得到足够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难以提高,而且,所有与跨文化交际有关者都应特别注意隐蔽文化的习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乔迎春;加强文化对比研究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朱捷;浅议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5年S4期
3 张海燕;运用比较法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10期
4 王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语言文化学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周健;;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王金华;;跨文化交际与日语教学[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9期
7 谭维;;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看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黄蕾;;综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年17期
9 张萱;;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4期
10 李朝晖;;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1 曾慧祥;;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现[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2 朱淑清;;论全球化背景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前沿;2006年10期
13 史为华;;知识为本 交际为根 文化为源——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石油教育;2006年05期
14 支宁;孙慧;;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5 袁宏萍;;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16 张白杨;;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7年03期
17 梁克俊;邢密密;;文化差异与领导干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J];理论界;2007年02期
18 柳文娟;;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J];科技信息;2007年06期
19 黄向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与大学英语教学[J];双语学习;2007年05期
20 石诗;;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俊卿;宋月雁;;中国医务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肖龙福;;也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文化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田德新;张喜荣;;基于多媒体外语教学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刘秀蓉;;中西文化差异与EFL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林木森;;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忽视文化差异[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吴庄;文卫平;;ECUP模式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谢丽;;大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胡雪乔;张瑞花;;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10 王艳;;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外语教学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云鹏;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珊;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设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宋莉;跨文化交际法中国英语教学模式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新华;大学英语教师个人通识教育信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骞;基于语料库的当代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词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严明;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能力研究:构念界定与测试开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静毅;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建;论如何在口译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余菁;初中英语口语课堂上提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清梅;第二文化习得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宋蕾;论英语语言教学中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牟常青;英语教学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欣;本科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静;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文化学习现状的调查[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柳谦;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赵状;集美大学海上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非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解读跨文化交际能力理念的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赵咏梅;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N];吉林日报;2010年
3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石晶晶;浅谈英语口语教学中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4 记者陈欣然;天津外国语学院喜迎建校45周年[N];天津教育报;2009年
5 宁惠萍(作者单位系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途径[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邓子平 刘彦;小学开英语 需要好教材[N];光明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陈洪;海外引才热潮的背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8 ;让中国船员走向世界[N];中国远洋报;2002年
9 陆静斐;研究生更需培养创新能力[N];文汇报;2003年
10 黄源深;如何适应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