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礁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储层预测
【摘要】:
生物礁储层具有独特的孔隙空间,其孔隙度和渗透率普遍较高,是一种十分优良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有着广阔的油气潜力。但是,生物礁油气藏是属于勘探难度较大的隐蔽油气藏。
生物礁具有典型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结构在外形、内部、顶界面以及周缘都有其特殊性,在自然伽玛、地层倾角、成像测井等曲线上常常出现异常变化,寻找这些典型特征是识别生物礁的主要手段。
以川东北SYB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充分消化工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用地震识别的方法对工区目的层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体发育范围作了综合分析。针对工区井少,勘探程度低的现状,充分利用生物礁的特殊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在三维地震剖面上逐条识别出生物礁体的异常范围。在目的层精细层位标定和对比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波阻抗反演技术对生物礁体的分布范围作了精细研究,并对生物礁的有利含油气区作了探索。通过神经网络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建立了工区内长兴期的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联系,清楚地刻画了台地边缘生物礁相边界。从地质意义较为明确的地震属性分析入手,确定了相干体、振幅均方根、主振幅和主相位四种属性作为生物礁体发育区域的地质解释,预测出的生物礁体边界轮廓清晰,主频率属性作为预测生物礁含油气性的参考。工区目的层段的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结果与地震相分布和地震属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使生物礁发育区的预测更加可靠。
综合上述分析方法,对川东北SYB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发育区做出了可靠预测,并给出了有利的含油气区域,为勘探部署提供了基础数据。
|
|
|
|
1 |
武克奋;陈本池;;双向预测模型压制地震相干噪声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2 |
刘丽静;吴亚生;;生物礁研究理论发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3 |
张二华;杨静宇;;地震相反射结构模式识别[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
4 |
龙莉莉;;植物宏观异常与地震[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
5 |
巩恩普;张永利;关长庆;;石炭纪生物礁基本特征[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6 |
王迪芬;;地震—我们如何面对?[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7 |
陈泓君;陈弘;李文成;彭学超;朱本铎;;南海北部陆架区晚中更新世以来古海岸变迁[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
8 |
侯康明;李丽梅;熊振;;对江苏溧阳两次破坏性地震发震构造的新认识[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9 |
程明;张丽娟;高宏亮;;东河塘地区泥盆系底砾岩段沉积相分析[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10 |
徐果明;周长义;;多次地震重迭地震图的同态信号处理[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