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川西致密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缝应力敏感性研究

高艳霞  
【摘要】: 本文以川西坳陷中段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以气藏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岩石力学理论,以实验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对研究区主要产层段岩心进行岩石力学特性和应力敏感性研究。 利用“MTS岩石物理参数自动测试系统”对研究区岩心进行了岩石的变形、强度及动静力学参数测试,依据实验结果及相关理论分析了研究区岩石的变形特征、强度特征、动静力学参数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讨论了动静弹性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FC-040地层裂缝参数测试系统,对研究区砂岩基质和裂缝岩样的应力敏感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在实验中考虑了应力变化路径、温度、充填等影响裂缝应力敏感性的因素,用应力敏感系数法评价了研究区砂岩基质及裂缝的应力敏感程度,同时结合岩石力学性质及裂缝闭合力学实验对应力敏感性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砂岩基质渗透率的应力敏感程度远大于孔隙度,基质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与岩石致密程度及岩石本身力学性质有关;研究区基质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总体表现为中等偏弱;裂缝的存在增强了应力敏感性,特别在低有效应力阶段,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下降趋势很快,研究区裂缝应力敏感性总体表现为中等偏强;裂缝渗透率表现出较强的滞后现象,经过一次加压后,渗透率的恢复程度较低;温度对砂岩基质和裂缝渗透率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远远小于有效应力;裂缝充填物能起到抑制裂缝闭合的作用,充填物硬度越高,充填浓度越大,裂缝应力敏感性越弱;裂缝闭合量是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加的,且在应力增加的初期阶段,裂缝闭合量最大,以后裂缝的闭合量逐渐减小并趋向缓和,与裂缝应力敏感实验吻合;裂缝变形及恢复与应力作用历史有关;不同应力水平下,裂缝性岩石中变形的主体以及变形量大小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应力敏感特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晶晶;张烈辉;涂中;;异常高压气藏应力敏感性及其对产能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10年02期
2 黄亚杰,解琪;江汉油田盐间非砂岩油藏应力敏感特征[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05期
3 张义;贺卫东;陈科;唐祖兵;李平;曾文广;;网状裂缝性岩心室内敏感性实验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1期
4 高旺来;;迪那2高压气藏岩石压缩系数应力敏感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1期
5 戴强;焦成;段永刚;刘文;;应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气藏渗流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08年03期
6 冯国庆;陈玉玺;冯丽丽;文森;;异常高压气藏动态预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2期
7 李转红;涂淋;刘静;刘利霞;;特低渗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J];中外能源;2010年06期
8 张亚蒲;何应付;杨正明;刘学伟;;煤层气藏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3期
9 苏花卫;张茂林;梅海燕;郭立强;;应力敏感对低渗透气藏产能的影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建民,梁志钧,施永德,魏苑,严育兵,李兵仓,陈蕾;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应力敏感性钾通道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年04期
11 孙龙德,宋文杰,江同文;克拉2气田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对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4年S1期
12 潘伟义;伦增珉;王卫红;刘华;;异常高压气藏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13 王磊;师永民;宋秋国;柴智;秦小双;李晓敏;吴文娟;;长深气田火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成因机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4 管英柱;;应力敏感性承压含水层渗流规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5 罗瑞兰;;对“低渗透储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观点的质疑[J];石油钻采工艺;2006年02期
16 尹琅;黄全华;张茂林;梅海燕;;考虑应力敏感的气井产能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17 杨长城;蒋裕强;缪颢;;气藏含束缚水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与产能物性下限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11期
18 杨滨;姜汉桥;陈民锋;甯波;方洋;;应力敏感气藏产能方程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9 罗瑞兰;朱华银;万玉金;王金迪;;岩石应力敏感对苏里格气井产能的影响[J];天然气技术;2008年06期
20 孙玉学;孔翠龙;王瑛琪;;低渗透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康毅力;李大奇;游利军;闫丰明;;考虑孔洞沟通性的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金辉;康毅力;李大奇;游利军;;致密砂岩储层裂缝面结构模型及应力敏感性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亚蒲;何应付;杨正明;鲜保安;;煤层气藏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4 何应付;杨正明;孙平;李安启;;变形介质分形煤层气藏压力动态特征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5 张越;王炯;华娜;;300M钢结构件热损伤的巴氏检测与寿命评估[A];西南地区第十届NDT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顾家裕;蒋凌志;;低孔低渗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李宏;唐春安;刘建军;李刚;;解算多场耦合过程的现状和研发设想[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左景栾;孙晗森;吕开河;;煤层气低密度钻井液技术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林光荣;邵创国;徐振锋;;利用CMS-300岩芯测定仪研究储层应力敏感[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宋丽莉;葛洪魁;王小琼;郭志伟;;岩石物性变化的尾波干涉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德奎;高含硫裂缝性气藏储层综合伤害数学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2 顾军;裂缝—孔隙型储层保护机理与钻井工作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3 秦俊生;北京地区热储层损害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杨满平;油气储层多孔介质的变形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何健;碳酸盐岩气藏损害描述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庞彦明;酸性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王厉强;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流入动态关系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冯金德;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及油藏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7年
9 赵益忠;疏松砂岩油藏脱砂压裂产能流固耦合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吴群;延川南煤储层地应力条件及其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文联;鄂北低渗致密砂岩渗透率有效应力方程与应力敏感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2 朱贺;泥岩裂缝性储层闭合压力及应力敏感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3 高博禹;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4 兰林;裂缝性砂岩油层应力敏感性及裂缝宽度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张宾;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张学友;疏松砂岩物性参数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霍凌婧;火山岩气藏复杂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张义;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衰竭开发机理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张李;考虑应力敏感影响的气藏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10 高艳霞;川西致密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裂缝应力敏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张新民 通讯员 刘占平 钟世才;大油气田的接替区[N];中国石油报;2010年
2 记者李东 特约记者朱建安;克拉2气田投产6年产能符合率100%[N];中国石油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