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介质储层参数非线性反演
【摘要】:
双相介质理论充分地考虑了介质的结构、流体的特殊性质、局部特性与整体效应的关系,因此,双相介质理论更能准确地描述实际地层结构和性质,也就更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油气储藏勘探的需要,双相介质理论已成为当今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和难题之一。混沌作为一种普遍的非线性现象,具有随机性、遍历性和内在规律性的特点,其遍历性可作为避免搜索过程陷入局部极小的有效机制,因此,混沌算法已成为一种新颖且有潜力的优化工具。对复杂的双相介质的储层参数反演来说,混沌非线性优化算法是一种最适合的算法。
在本论文中,分析和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双相介质理论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双相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理论,结合川西地震的岩石物理资料,建立双相介质储层的地球物理模型;基于Biot模型和BISQ模型的双相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方程,实现了任意高阶有限差分方法的双相介质波场模拟,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双相介质中波场特征及传播规律;基于Zoeppritz方程和双相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方程组,研究了任意入射角时双相介质与双相介质,单相介质与双相介质反射与透射特征。研究了双相介质自激自收时的简化方程,分析频率对反射与透射系数的影响;利用非线性混沌的遍历性、随机性、规律性的特点,开发了高效的最优化混沌改进算法程序,利用混沌优化改进算法,从理论上实现并简化了双相介质的AVO反演,利用混沌算法实现并简化了双相介质理论下的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的反演;利用BISQ模型讨论了快、慢波衰减特征、速度频散、弹性参数间的关系,导出了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含气性预测方法。
最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波场模拟、波场分析、含气性检测及储层参数非线性反演的等方法技术系列,将研究成果进行了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处理,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
|
|
1 |
贺英;韩波;;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波动方程小波有限差分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8年11期 |
2 |
迟书恒;;Biot方程差分数值模拟反演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1期 |
3 |
李勇;肖富森;马廷虎;李义明;谭勇;;双相介质中储层波场特征数值模拟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4 |
刘克安,刘宏伟,郭慧娟;双相介质中参数的非线性反演模拟[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5 |
郭建;;双相介质中 P 波波场的有限差分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年02期 |
6 |
郭建;一种有限元快速算法[J];石油物探;1991年02期 |
7 |
邵才瑞,张福明,李洪奇,宁书年;井筒声场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3期 |
8 |
刘克安,刘宏伟,郭宝琦,管叶君,高兴有;二维双相介质波动方程孔隙率反演的时卷正则迭代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年03期 |
9 |
韩华,章梓茂,魏培君;用同伦方法反演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的参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
10 |
郝振江;陈小宏;李景叶;;基于BISQ模型的泥质含量变化时移地震响应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1 |
韩华,章梓茂,魏培君;双相介质二参数反演的同伦方法[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
12 |
韩华,章梓茂,汪越胜,魏培君;双相介质波动方程孔隙率反演的同伦方法[J];力学学报;2003年02期 |
13 |
席道瑛,张斌,易良坤,李娟;双相介质中应力波的衰减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
14 |
刘克安;张新明;刘家琦;;双相介质P波波动方程小波域多尺度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06年03期 |
15 |
徐文骏,王跃;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双相介质)物性参数的反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05期 |
16 |
魏培君,章梓茂,韩华;双相介质参数反演的遗传算法[J];固体力学学报;2002年04期 |
17 |
魏培君,章梓茂,韩华;双相介质参数反演的混沌搜索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2年04期 |
18 |
戴世坤;双相介质中震电效应和震电波场传播特性[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年04期 |
19 |
杜思耕,何坚,赵晓平,李雪敏;叠前双相介质属性反演技术在塔中碳酸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河南石油;2004年04期 |
20 |
杨双安;宁书年;张会星;储文胜;;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预测瓦斯的可行性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