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研究

冯明石  
【摘要】: 本文以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岩相古地理、储层特征以及层序格架内储层分布等进行了研究。 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综合区域大地构造和沉积背景,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芯观察,以及录井、地震和测井资料的研究,将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划分为3类沉积体系组、6类沉积体系、17个沉积亚相和46个沉积微相。深入讨论了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的特征,建立了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模式。 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出4个长期、10个中期和数十个短期旋回层序,搭建了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并深入探讨了各级层序特征。 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编图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详细描述了MSC01~MSC10各中期旋回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研究手段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总结出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发育的沉积体系主要为辨状河三角洲,储集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主要位于MSC02、MSC03、MSC05、MSC06、MSC09中期旋回。 最后,根据对沉积体系、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关系研究,结合勘探成果,对研究区有利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睿婧;刘树根;张贵生;孙玮;;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气源判定及成藏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2 白雪静;春兰;杨兆中;李小刚;曾珠;;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低效气藏压裂改造技术[J];天然气与石油;2011年04期
3 林良彪;陈彦庆;淡永;钟怡江;徐胜林;;川东北须家河组中铝土矿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J];岩石学报;2011年08期
4 冷济高;杨克明;叶军;朱宏权;;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特征及气源对比[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5 王婧;徐国盛;曹竣锋;朱平;;川中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孔隙演化的影响[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3期
6 盘昌林;刘树根;马永生;胡东风;黄仁春;;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7 蒙丽;程军;任世聪;李长林;陈威;袁为真;;重庆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质特征规律初探[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8期
8 赵文智;卞从胜;徐春春;王红军;王铜山;施振生;;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一、三和五段天然气源内成藏潜力与有利区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4期
9 盘昌林;刘树根;马永生;郭旭升;郭彤楼;;川东北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沈敏;秦华;;元坝须家河组须三段沉积厚度的控制因素[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4期
11 李嵘;张娣;朱丽霞;;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3期
12 赵霞飞;龚昌明;张闻林;刘德容;何逢阳;康仁东;;川中东北部须家河组与珍珠冲段地层划分[J];沉积学报;2011年04期
13 郑荣才;李国晖;雷光明;李楠;罗清林;陈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分析与地层对比[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14 姚德华;;成渝高速公路复线巴岳山隧道涌水量预测[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年03期
15 孟万斌;吕正祥;刘家铎;曹烈;;川西中侏罗统致密砂岩次生孔隙成因分析[J];岩石学报;2011年08期
16 李英娇;梁万林;邵龙义;徐锡惠;佟鑫;;四川省晚三叠世含煤地层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8期
17 刘若冰;郭彤楼;邵明莉;;川东北元坝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气源及成因类型[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18 王春梅;黄思静;孙治雷;胡作维;黄可可;佟宏鹏;;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以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1年08期
19 郭秋麟;李建忠;陈宁生;胡俊文;谢红兵;高晓辉;;四川合川—潼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成藏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4期
20 何鲤;李梅;熊亮;冉飞;廖震;;再谈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3 陆廷清;黄勇;;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段沉积环境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晓辉;陶士振;李伟;杨家静;;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陈晓慧;姜照勇;董同武;;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含气性初探[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高晓辉;陶士振;朱如凯;袁选俊;;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地质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姜在兴;;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徐明华;刘定锦;朱敏;张华军;蒙杉;;三维纵波裂缝检测技术预测川西南部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曹楠;申太丽;李大猛;鲜镇糠;;重庆市新兴煤矿矿井充水条件及治水方案研究[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邹玮;李瑞;;川西致密碎屑岩高自然伽马砂岩识别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盘昌林;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戴朝成;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峰;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金惠;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叶礼友;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刘四兵;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动态成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汉军;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与裂缝发育带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郭春华;井眼应力分布模拟及井壁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甘其刚;川西坳陷深层致密非均质裂缝性气藏地震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林蔓;九龙山须家河组井壁稳定性的测井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2 冯明石;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3 郝景宇;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与层序特征精细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4 路遥;普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5 阳生国;仁寿~安岳地区须家河组油气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6 王雪梅;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构造—沉积特征分析及须家河组成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晓;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黄可可;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全岩化学组成的成岩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勇;合兴场—高庙子地区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文之;川南观音场~瓦市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家盆;须家河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3年
2 罗文;可显著提高整体评价精度[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记者 周泽山;四川油气田“聚焦”须家河组储层[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记者 周泽山;四川油气田打响“须家河”攻坚战[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周泽山 通讯员 李宽宇;广安气田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初判潜力较大[N];中国石油报;2007年
6 周泽山 记者 杨晓;新“气王”勘探快马加鞭[N];四川日报;2006年
7 记者 周泽山;须家河组储层成为四川天然气勘探新领域[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张学斌 帅利成;川东北须家河组首获工业气流[N];中国石化报;2006年
9 记者 周泽山特约记者 李宽宇;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开发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时代的选择[N];中国石油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